1)244 团 中 央_天兵在191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了卢那察尔斯基的话,李晓峰暗自好笑,心道老卢你这是铁了心的准备去搞教育工作了,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啊!

  对于卢那察尔斯基的“识时务”,李晓峰还是很欣赏的,能够知道自己心里到底想要什么,面对权力的诱惑根本不动心,这样的人从某个角度来说,也算得上伟大了。

  而且,李晓峰觉得为了自己的理想去奋斗,努力的实现理想,这样的人至少在心灵上是快乐的,就像保尔柯察金说的,这样的人死前回顾自己一身的时候,是不会有遗憾的。

  与之相对的,如今在俄国政坛上的不少活跃分子,哪怕能登上权力的最高峰,但是他们的人生不一定是快乐的,和理想简单缺乏野心的卢那察尔斯基比起来,活得不是一般的累。

  当然,李晓峰虽然有些欣赏卢那察尔斯基的世界观和哲学观,也承认他可能活得很快乐。但是让某人也过同样的日子,那是谨谢不敏的。哥还是痛并快乐着活着吧!

  卢那察尔斯基是个急性子,连李晓峰送来的装备都顾不得查收,就拉着某人往团zhongyāng驻地赶去,可见他对这个新生的青年团体是多么的上心。

  团zhongyāng的办公地点,李晓峰选在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旁靠近涅瓦河的大学路上,租下了一幢四层小楼,团zhongyāng所有的机构就暂时挤在这幢小楼里了。

  其实用挤来形容团zhongyāng的办公条件一点儿都不确切。别看团zhongyāng一共有七个部再加一个办公厅。累计八个部门在一起办公,但是拢共的工作人员也没超过四十人,平均每个部门只有四五个人,甚至有些部门除了部长副部长这两大干部就没有一个办事员了。

  这么几号人马“挤”在一幢四层楼高总面积超过两千大几百平米的大房子里,还真显得人影单调,总觉得空得慌。当时租房的时候格奥尔吉和柯西金都觉得太大了,认为有些太招摇,完全可以租一栋小一点儿条件差一点儿的房子,同志们挤一挤就能节省不少经费。

  但李晓峰可不这么看,管理全俄国青少年的大型组织怎么能在茅棚里办公。你们不怕丢脸,他这个组织部长还觉得寒碜呢!再说,现在是部门刚刚建立,人不多。当然觉得有点空。可是以后呢?

  不说等全国的团员加一块上百万上千万了,就是建立好彼得格勒州周边的基层团组织,有个十几万团员也是很正常的事儿。那时候,这点屁大的办公空间管什么用?

  再说了,李晓峰是什么人?堂堂的仙人,还不容易在一个正经机构里当上了二把手,还是那种说一不二的二把手,在茅屋里办公像什么样子?咱不缺这点钱,要么不做,要么就一步到位。彻底的将团组织的声势给

  请收藏:https://m.mzyh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