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六四章 禹圣故法泗水清(七)_战国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如适给六指讲的那个故事、做的那个比喻一样。

  今日的事,墨者并不是想要选贤。

  因为墨者内部就有贤才,能通过考核的很多,内部已经选拔完了。

  选贤之于今日的这一场不伦不类的考核,就如同锦衣的遮羞保暖,那是最基本的作用。

  这一次大张旗鼓地弄出的不伦不类的选贤,最根本的目的还是为了和沛县的民众说清楚今后,以及靠在沛县的商人、间谍的嘴巴,将他要说的东西传播出去。

  以考核选贤,其实也是一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只不过想要实现,需要兵刃在手的宁有种乎配合才行。

  他只是在想办法制造游士和血统大宗贵族之间的矛盾,用一种实践告诉天下这种选贤的办法是可以实行的。

  不然那些游士还要考虑今后的制度建设,适怕他们一时想不到纸张出现后的变故,预先帮他们想出来。

  不管哪国,只要游士站在君权这边战胜了贵族实行变法,墨者的这些学问、文字也一定会全盘传过去,这是最完美简便的教材。

  墨者有些事还不能做,但生产力的发展却可以让各国的君主帮着先做,顺便让墨者的贱体字成为各国官吏的通行文字。

  围观的看热闹的民众很容易赞同适的那些煽动性的话。

  适根本不在意那些即将要被抓捕送往矿山的小吏,紧接着说道:“天下的贤才,有很多种。”

  “各得其所长,天下事当;钧其分职,天下事得。”

  “善于耕种的,就让他做农正;善于田亩的,就让他做田官;善于九数的,就让他管理府库。”

  他恬不知耻地冲着众人说道:“只是天下最善于耕种的,在墨者之中;最善于计算田亩的,在墨者之中;最善于九数的,还是在墨者之中。”

  “不懂天志,就不知道如何治理洪水;不懂天志,就不知道如何让亩产增加;不懂天志,就不能够准备分配田亩……”

  “当然,墨者是懂天志的。所以墨者将我们所懂得的天志,写于草帛之上,这样就可以让天下人都看到。”

  “不会墨者所用的文字,就看不懂。看不懂,就不能掌握天志。不能掌握天志,就不能称为贤才。”

  “所以,想要成为贤才,第一件事是什么呢?”

  早有墨者领头道:“自然是学会墨者的文字。”

  他们这么一说,适又将道理讲的明白,很简单的推断,民众们纷纷称赞这个说法。

  适又拿出几本编纂的书,都不算厚,加在一起有十余本。

  “这一本若是看懂了,可为司星,测量冬夏天时。”

  “这一本若是看懂了,可为工官,熟悉百工之巧。”

  “这一本若是看懂了,可为农正,精通稼穑之学。”

  “这一本若是看懂了……”

  他一本又一本地拿出,说的也越来越张狂,但也无人反驳。

  反正都是一些技术性

  请收藏:https://m.mzyh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