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53章 西线和谈(1)_末世帝国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上的成就,没有经济的支撑军事霸主早晚原形毕露退位让贤。

  咸国科技发展带来的技术红利催生了先进武器和军事体制,经济上的成功也匹配了既有的国家实力和社会发展,但经济成功的背后是整个中原的原料供应受制于人。

  咸国需要大量进口棉花大豆石油矿产等生产必需的原料,二十年前尚能自足的桐油由于工业化加速,和国内农业政策调整步伐跟不上,现在也需从长孙和晋国进口。棉花不光用于织布,更是生产单基火药硝化棉的重要原料。

  因此咸国的经济表象是繁荣的,内部深层的经济运作,受到各国诸侯严重的制约。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打卫国,是为了获取长孙国和中原地区的经济产区和劳动力。

  但由于咸国政治上极为被动,经济原料严重依赖进口,所以军事上又必须强硬,以保卫经济成果,这种强硬又必须有所限度。既不能跌破各国诸侯的红线,也不能被强硬反噬伤及自身。

  咸国攻卫,诸侯摄于咸事实力而不敢冒犯,但如果咸国一夜吞下卫国十五郡县,这些个诸侯也会用脑壳硬碰咸国的枪子,因为谁也不希望自己成为下一个卫国。

  如今钟廷要自立,其地盘只能在咸军占领下的土地,这件事在军事和政治根本上绕不过咸国,而政治层面同时也绕不过梁国。

  咸国作为梁国的下邦,册封诸侯是没有政治依据的,同时诸侯擅立诸侯也缺乏政治合法性。

  当然,将大国分裂成小国更利于利用和摆布,但百里燕现在更多要考虑地缘政治破碎,和日后大一统带来的深远影响。

  如果由咸国册立诸侯,并提供武力保障,罩着新生诸侯拉拢为小弟,咸国就必须给予其经济实惠和国力扶持,这将进一步分走咸国经济稀释财力,同时也会因为新的地缘政治变化,让局势更为复杂。

  而且新诸侯都是咸国的下邦了,晋国这个上上邦岂不更是大宗主国,晋国隔空遥控,乃至渗透新生诸侯,最终受益的还是晋国。

  如若咸国不以武力和经济保护新生诸侯,又势必眼看他们被其他诸侯所攻伐攻灭,进一步加剧中原动荡,这也不是百里燕所想见到的结果。所以钟廷若欲自立了,情况会更复杂。

  但如若不答应钟廷自立要求,谈判可能会更加漫长,以至于将卫军推向梁国一边。

  卫军现在慑于咸军的武力和妻小人质,已丧失继续与咸军作战的勇气,但并不意味着卫军没有退路。

  如若西线卫军听从卫王安排与梁国全面媾和,久拖不战,亦或是回避正面谈判,一直拖到咸国国力见底,最终逼回谈判桌上,届时妻小人质这张筹码的价值反可能被大大弱化,所以筹码的时效性成了当下百里燕必须慎重考虑的重点。

  思索之际,宗伯泰接过方才话说

  请收藏:https://m.mzyh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