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85章 夜乘热气球_末世帝国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创造了机会。

  多种因素叠加在一起,制度的弊端积累到一定能量,必然要选择薄弱点加以宣泄,也就是所谓寻找焦点,转移内部矛盾。

  就当下的历史背景而言,志国的体制很大程度上较为先进,首先是旧贵族奴隶制名存实亡。

  经过近两百年的演变,奴隶与贱籍一样对贵族形成人身的依附关系,因此贵族阶层有着庞大的家奴群体,由家奴构成庞大的聚居群落,两百年下来可想而知。

  这情况类似于清朝的家奴制度,但志国的家奴制度的范围更加广泛,封地极多的贵族往往有多达几万乃至十几万的家奴群体,而且上代为家奴,下代终身为家奴。

  大量的家奴形成牢固的人身依附关系网络,好处是武装力量基数大,征用劳力十分方便,贵族出兵获胜可分得更多的土地和经济好处,失败损失的是家奴。

  家奴有别于诸侯国奴隶,家奴的性质更接近于属于权贵私人的依附人口,因此家奴待遇好于奴隶和贱籍,所以忠诚度反而更高。

  同时对家奴有激励措施,家奴和普通兵士合编之后,战斗意志往往更强,这也是志军吃苦耐劳的原因之一。

  但这种制度下,势必导致地方权力膨胀,而失去控制,因此为限制地方权力,历代志王的举措是限制封爵,尤其是限制对异姓和外戚以外勋戚的封爵。

  当下封爵意味着土地、奴隶还有采邑,当封地都封给自家姓,志王刚开始还是放心的。

  然而这是个多数人缺乏数学常识的年代,志王的举措更像是朱元璋生怕朱家子孙饿死,大搞封爵活动,最终的结果是朱家人分光了天下土地和国库,把国库和天下人饿死。

  当子嗣无限的扩张和繁衍,所需封出的土地只多不少,当不够分的时候,矛盾将不可避免的变为权利斗争。

  志王为避免同姓相残,遂陆续任用公良氏、陶氏,一面对外扩张,增强对外用兵,以用兵削弱各地同姓封爵的实力,一面加紧中央集权,回收土地和地方权力,公良氏因此得罪一大批地方权贵和豪强。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历代志王庇佑下的公良氏就此做大,使得权利失衡,到了这一代志王,对公良氏更为忌惮,加之国内贵族势力在长期战争中元气大伤,志王觉得丧失了贵族的支持,而地位动摇,遂而这一代志登王基后,开始剪除公良氏。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不巧黑巾叛乱,南征金雪狄,又遇咸国强势崛起,原本打算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志王,不得不继续依仗公良氏扛起大梁。

  一面以公良氏南征北战,一面消耗公良军有生力量,甚至不惜上升到外交层面,用公良氏与各诸侯国博弈。

  当此险恶境地,公良氏即便不反,也已不可能全身而退。公良修极力避免孤军奋战的局面,放眼环

  请收藏:https://m.mzyh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