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94章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_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窗苦读数十年,凭什么不如你一个破落户?

  如果当了状元,仕途肯定会更加困难。

  魏季舒和薛嘉的出身,也都不好,就想顺便帮一把。

  状元只是虚名,往后如何走的更远,才是重要的。

  不过萧元常却有些异议。

  “这状元,非海说莫属。”

  听到萧元常的话,刘恪微微挑眉。

  其实他内心,也是比较倾向于海说的。

  只是甄富确实也是个好苗子,值得培养。

  两人都没有优秀到,足以跟对方拉开明显差距。

  所以刘恪才会犹豫。

  也正是因此,他才对萧元常如此坚决而有些惊讶。

  萧元常知道皇帝心中疑惑,他拱手回答道:

  “海说与甄富的会试考卷,都是由臣亲自批改。”

  “再加上二人的秋收举止,以臣之见,两人都极其优秀。”

  “但是对比甄富,海说立足于天下。”

  “虽说在秋收时,效率不如甄富。”

  “但其言行举止,却能影响朝中,乃至整个天下。”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海说能脚踏实地,为民办事。”

  一部分文臣,对萧元常表示支持。

  海说的一言一行,对官员的表率作用,是可以预见的。

  与之相反,甄富就

  多少有点不可复制了。

  虽然效率确实惊人,花钱也花的对,但没人有无极甄氏的家资,就算有,也很难像甄富一样,有挥金如土的魄力。

  反倒是海说。

  咱没钱,那就肝。

  至少对于普罗大众而言,是可以做到的。

  至于点做状元后的舆论压力。

  萧元常没怎么考虑。

  魏季舒、李景绩这种道士出身,皇帝一样敢力排众议重用。

  从来不用怀疑,皇帝在用人方面的魄力。

  只要有才能,绝对会被放到最适合的地方。

  一众世家重臣,望向了何坤。

  何坤不仅仅是大部分世家重臣的领袖,还亲自参与了科举。

  他的意见,举足轻重。

  “臣也认为,海说理应为状元。”

  何坤有自己的一番逻辑。

  这科举第一要义,既不是选材,也不是教育天下。

  而是牢笼志士,让全天下的聪明人,都钻到科举的牢笼里,白首穷经。

  这样的话,聪明人就不会异想天开了,也不容易被歪门邪道蛊惑。

  天下即使还有人想要造反,也不过是些草寇之流,成不了气候。

  要是东胡八部能在一边打天下的同时,一边推行科举,再在科举的题目之中,加以约束。

  指不定,兴复汉室也不会这么顺利。

  “诸卿的意思,朕都明白了。”

  刘恪朱笔一批,便定下了科举名次,海说为状元,甄富次之。

  不过他并没有打算,直接对海说、甄富,予以重用。

  两人乃至今次科举的所有士子,都还需要继续在基层,好好磨练一番。

  倒是吕奉父。

  朝中缺猛男,又正好是北伐反攻东胡人的时候。

  108的武力值,拿去治理

  请收藏:https://m.mzyh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