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84章 不合时宜_贞观长安小坊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一章被屏蔽后放出,自动订阅不成功的兄弟,劳烦回头看看。)

  范铮很难理解唐临的想法。

  要忠于隐太子,你不仕也无话可说。

  你选择了忠于大唐,就得从大唐角度出发,不利于大唐的书暂时莫写,或是过了几任皇帝再发。

  “天子状况,唐公心头有数,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此书现世,不合时宜。”

  范铮苦口婆心地劝说。

  “华容侯此言差矣,隐太子虽败,却非其不堪,自当让世人识得其风采。”

  “唐临不才,万不忍奸佞之辈污隐太子之威名,自当留文字于世,以斥其非。”

  唐临笑容不改,悠哉闲哉地品茗,倔得像头驴。

  他说的,自然是礼部尚书许敬宗修的史。

  许敬宗与北齐魏收,修史的手段如出一辙,为达目的而不惜随意篡改史书,导致许多地方前言不搭后语。

  为烘托贞观天子的伟岸,隐太子难免遭春秋笔法,但到了许敬宗手里更肆无忌惮地贬低。

  这就难免激怒了曾效力隐太子的唐临诸人。

  试问,若隐太子如此不堪,他们又算什么人?

  许敬宗会被推为奸佞之首,正是因此。

  范铮正色起身,叉手一礼:“虽不赞同,却不妨碍范某表示敬意。”

  “只是,某之雍州,自有监察职司,只能令功曹暂封此书,三年后或可解。”

  唐临笑道:“你自有职司,无须顾虑老夫。坦白说,老夫还以为你要将我锁入光德坊呢,这已经是轻拿轻放了。”

  莫以为唐临是在说笑,官府遇到此事时,免不了葫芦官判断葫芦案,轻了几笞,重了流刑,就是御史台当面也无法驳回。

  范铮道:“唐公为人,范某敬佩;不枉不纵,某虽未能做到,却见贤思齐。”

  “事虽不违律法,却不当此时出场,故某斗胆代唐公保管三年。”

  说白了,就是不愿此事传扬出去,怕影响到唐临的仕途乃至于性命。

  暴戾之气发作的贞观天子,即便不取唐临性命,命除名、永不录用,又当如何?

  唐临笑而不语。

  他也知道不合时宜,只是没有回头路走,范铮的出手却正好给了一个台阶下。

  “嗯,前些时日,监察御史李巢弹劾你夺下人之利,在敦化坊广设作坊,门下省扣下奏章。”

  投桃报李,唐临却早就助了范铮一臂之力。

  自刘洎作死之后,门下省侍中之位闲置,由司徒、赵国公兼领,唐临、褚遂良即为门下省实际话事人。

  这也是贞观天子刻意为之。

  相位的空置,自是方便新君施恩。

  比如说司徒长孙无忌,看似没有晋升空间了是吧?

  嘿嘿,三公之首是一直没封出去的太尉好吧。

  范铮哈哈一笑:“唐公不必阻拦,将此弹劾奏章禀陛下便可。”

  敦化坊之事,从来就没遮掩过,也不怕弹劾。

  倒是这个李巢,好像没听说过,是新

  请收藏:https://m.mzyh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