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44章 水很深_贞观长安小坊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44章水很深

  李元景被范铮蛮不讲理的一顿泼,连犊鼻裈都是湿的,想说什么都只能闭嘴。

  哀牢古国所化的百濮部,许多地方炎热之极,放个鸡子在石板上都能烫熟了,当然是泼泼更健康。

  可惜,这是在长安。

  太极宫虽热,九月也早就降了温度,李元景这种业余选手被范铮泼到了没脾气。

  在鄜州,他就是土皇帝,无论是亲王府、亲事府、帐内府还是地方官吏,都以他为尊,哪怕一肚子道理也不敢多说一个字。

  想不到,在朝堂,区区一个从三品,就让他无言以对!

  热闹看够了的皇帝轻咳一声:“范卿,司徒也是不了解情形。咳咳,司徒,且给华容侯赔个不是,日后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的事,尽量不上朝堂了。”

  “毕竟,你们不是御史。”

  看似和稀泥了,其实是往李元景脸上甩了一耳光。

  “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直接将李元景的话堵死,顺带在群臣面前扫了荆王的颜面。

  最后一句,更将李元景要说的话堵在了喉咙里。

  堂堂司徒,屈尊干御史风闻奏事的活,你还能再不要脸些不?

  范铮这一泼,泼出了个新天地——短期内,没有谁想不开非要自找难看了。

  ——

  今年的五月,收成大致如预期,只得往年九成。

  幸而天子诏令,雍州等数州,给复一年,黎庶少了税赋劳役,竟略强于往年。

  仓曹督着诸县,将该收的粮入库。

  即便免了租庸调,义仓粮是万万不可少的,正仓、常平仓也由官府出钱和籴粮食。

  和籴一词,在大唐初期是指官府以合理的价钱向黎庶采买粮食,到唐朝中后期演变成一种带强制性的配额任务。

  无论多好的经,歪嘴和尚总能念得荒腔走板,委实让人唏嘘。

  司仓参军李景恒四下出击,所到之处,诸仓曹的踢斗都温柔了许多。

  踢斗在庄户看来自然可恶之极,却是官吏们在律令之外,可光明正大获取的灰色收入。

  故而,李景恒虽看不惯,却只能视而不见。

  真要管,这种破事多了去,管得完吗?

  真禁止吏目吃这点好处,呵呵,又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吃草,想啥呢?

  李景恒虽出身王府,却不是完全听不进意见,手下的司仓府早给他点明了其中利害,自不会去刻意捅破这块遮羞布。

  小麦种子已经种下去了,户曹、士曹又开始在奔波了。

  虽然眼见今年雨水足够,但谁能说得准后面呢?

  虽有太史局、道佛预测天象,终究不可能百分百准确。

  允许预测有误,要不然从此来一声“世间无人能预测”,一个个揣着明白当糊涂,这才是人世间的悲哀。

  求全责备,那是在摧毁一个行业。

  八水的水位基本恢复,今年的引水灌溉轻松了许多,各塬的小麦芽九成九破土而出了。

  十成

  请收藏:https://m.mzyh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