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5章 投资中关村_重生乡村文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就是他工作所在的中关村。

  第三次考察回国后,他终于决定从自己做起,来催生出中国的硅谷。在他的奔波下,京城科协成了他的支持者,这个力量弱小的协会借给了陈春先200元钱,并帮助他开设了一个公司账户。

  就在1980年的年关将近之际,陈春先在中关村的一个仓库办起了国内第一个民营科技实体——京城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

  陈春先的举措在中科院内部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但是在社会上,这是一个十分不起眼的事件。没有一个媒体对此进行报道,陈春先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走多远。

  这位中科院里思想最活跃的中年人彻底放弃了自己的科学家生涯,他将开始一段平庸而坎坷的企业家经历,日后他整天为业务而奔忙,甚至还曾经因为债务纠纷而被人两次绑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一个失意的公司经营者。

  可是,就是这个陈春先却以一人之力撬动了中国高科技产业。

  他为服务部所设定的经营原则后来成为中国民营高科技公司创办的共同规律,那就是:科技人员走出研究院所,遵循科技转化规律、市场经济规律,不要国家拨款,不占国家编制,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主经营、依法自主决策。

  在他被怀疑、辱骂和嘲笑的身后,一家又一家科技公司在中关村出生了。

  三年后,在没有国家任何投资的前提下,中关村赫然成为中国最著名的“电子一条街”,到1988年,这里的民营科技公司达到500家。

  “何总,中关村未来将会成为‘中国的硅谷’,你们在这里投资是绝对不会错的。”陈春先有些激动的对何平说道。

  何平微笑的看着他,对于这位只在传记当中看到过的“历史人物”他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就和对倪老爷子一样。

  “您说的我自然相信,我也同样对中关村的发展非常看好,要不然也不会同意环球这次的投资。今后环球入驻中关村,少不了要向您这位先行者取经,还希望您不吝指教啊,陈教授。”

  陈春先笑道:“何总您说的哪里话,我们这些人只是在中关村小打小闹而已。以后还需要环球对我们多多照顾才对。”

  两人寒暄片刻,刘传志才姗姗来迟。

  “哎呀!何总,实在不好意思,上午有点事,来迟了,来迟了!”刘传志一露面,便连连抱拳道歉,姿态放的极低。

  他又和陈春先打了个招呼,两人年纪相仿,如果论起前半生的成就,陈春先可以说吊打刘传志。

  但是在中关村的这十年,陈春先却是一步一步看着刘传志做起来的,而陈春先这个中关村第一人的服务部却几乎裹足不前,空有一个第一人的名头,半点实惠都没有。

  “刘总,这次来,就要和你们联想做

  请收藏:https://m.mzyh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