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章 女性的亲子关系_女性心理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亲子关系及母亲在亲子关系中的重要角色

  (一)亲子关系的内涵

  亲子关系是指儿童与父母之间结成的人际关系。亲子关系是家庭生活中主要的人际关系,也是儿童最初的人际关系。它是影响儿童认知、情感和人格发展的最基本的关系。

  亲子关系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接受——拒绝,接受即给孩子以爱,拒绝即拒绝孩子的爱;二是支配——服从,支配即随心所欲地支配孩子,服从即服从孩子的要求。这两种基本要素如果处于极端状态,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极端的接受和服从,父母过于娇惯孩子,使孩子养成依赖的习惯,凡事以自己为中心,不会考虑别人;极端的拒绝和支配,父母对孩子过于严厉,或家长随心所欲地支配孩子,这样孩子会产生自卑感,不敢放开手脚,缩头缩尾,没有主见。

  对于亲子关系的两种基本要素,不能简单地认为某一种关系是好或坏,而应取各自对孩子性格影响好的方面,避免走向极端。

  (二)母亲及母子关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现代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基本态度、行为模式、人格结构在婴儿期的亲子互动过程中就已奠定基础,再经其后的儿童期、青年期等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逐渐形成个人的独特人格。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到子女的生理健康、态度行为、价值观念及未来成就。同时,亲子也关乎一个家庭的稳定。

  1.母亲对孩子个性形成的影响

  在婴幼儿时期和儿童时期,母亲对孩子的养育是至关重要的。母亲在怀孕、生育和哺乳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使母亲对子女的眷恋、疼爱比父亲更加强烈。在对待子女的态度上,母亲更多地表现出体贴、细腻、温柔的特点。母亲会以更多、更浓的情感力量、亲情方式去感染、教养子女。因此,孩子在童年期对母亲也更加亲密和依恋。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孩子有了语言上的发展,开始形成自己的个性。

  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惊人付出使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也比父亲更为强烈。有研究表明,母亲对青春期子女的担忧、期望、干涉均高于父亲。如果孩子的表现让母亲满意,她们会表现出更多的娇惯、溺爱的行为,愿意为孩子做更多的事,使孩子渐渐习得了自我、索取。同时,母亲会情不自禁地对表现不好的孩子唠叨、干涉,使孩子渐渐不耐烦。

  2.母子关系是孩子建立各种人际关系的基础

  母子结成深厚的感情上的联系使婴儿对外界的刺激产生较强的适应能力。母子关系是最早的人际关系,母亲是孩子在人生旅途中最先接触到的人,孩子和母亲是人生中最早出现的对象关系,母亲通过对婴儿的照料,形成“母子同

  请收藏:https://m.mzyh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