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0章 男女互补与两性和谐发展_女性心理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彭珮云曾提出,建设先进的性别文化,是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不可少的内容,关系到每一个人。要关注社会文化环境对性别角色的塑造,大力宣传向上、文明、优美的性别形象,倡导正确的恋爱观和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鼓励符合时代要求、有利于男女平等协调发展的性别分工。

  现代社会仍存在较明显的两性不和谐发展问题。伴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分配不公现象凸显。与市场经济相关的环节,比如就业、收入、劳动保障并没有完全实现社会公平,经济增长带来的财富和成果并没有被大家充分共享。从性别的角度看,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女性就业不足、收入不高以及与男性同工不同酬等。有时候,一些两性不平等的现象并不单纯是性别的问题,它经常是与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等这些结构性因素结合在一起。正因为这个社会存在太多不平等现象,所以有很多当代女性问题研究者在研究、反拨不平等的两性关系。她们在为争取女性应有的地位等方面而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当代女性问题研究者在破旧立新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急躁、偏激、片面的心态,在这些心态的影响下,这些研究者往往只纠缠于两性对立,缺乏和谐眼光。如何协调这些不和谐因素的关系,也关系着和谐社会的最终实现。我们必须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男女两性生理构造、心理发展差异及男女两性心理互补的角度来认识研究男女性别差异心理学,促进男女两性的真正平等与和谐发展。

  一、两性和谐,需要社会制度的保障

  美国现代化理论的重要代表英克尔斯指出,“在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离不开妇女的发展。现代化的程度和标准从一定意义上讲,必须以妇女的发展为尺度”。如果男女是真正平等的,现代化进程自然也是女性发展的一个契机。中国妇女社会地位和作用的变化,需要党和政府对妇女发展事业的关注,需要经济发展和全社会的认可。在参政、教育、就业、婚姻家庭等诸领域,我们都可以拿出许多数据与事实来印证我国妇女社会地位、角色的变化和进步。在部分领域还存在不平等现象,而这个转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正如两性差异是在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下长期形成的一样,走向男女平等仍需要长期一段时间,构建一个两性平等的和谐社会仍需努力。

  二、扬长避短,让女性发挥更大的作为

  在工作水平上表现出的性别差异反映了玻璃天花板效应,即一些看不见的障碍阻碍了有资格的女性在工作中得到晋升。阻碍女性晋升的因素主要有:职业阶梯(j

  请收藏:https://m.mzyh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