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18章 从此独立门户了_火红年代,我在陕北当知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着一把毛票,摆出一副急不可待的样子。

  好像多欠生产队一分钟的债,就是莫大的罪过一样。

  既然有人主动向生产队集体交钱,那在场的大队干部们,当然不会客气!

  当场就有三十里铺的会计,拿出钢笔、小本本,以及算盘,和在场的知青们开始算账。

  在这个时期。

  大多数地区的生产队社员,一个壮劳力的口粮,最高分配标准通常都是每个月30斤。

  这样算下来,一年就是360斤口粮。

  所以才有了那么一句“够不够,360”。

  每个月30斤听起来很多,但其实这些都是连皮、带水分的毛粮。

  真正要去皮之后,顶也就能落个20斤出头的口粮。

  根本就不够吃。

  大家伙还得想办法弄点野菜,弄点瓜果什么的往里面掺,才能半饱不饱的,把一年给勉强对付过去。南方生产队社员们的口粮,是这种情况。

  但在陕北这个地方,因为分配给社员们的口粮里,包含有大量的窖藏红薯和土豆。

  这些连皮,而且还带着大量水分的“口粮”。

  那就没办法按照南方那些生产队社员,所分配的小麦、稻谷、玉米,以及红薯干这种粮食相比较了。

  所以三十里铺生产队的社员们的口粮,每一个壮劳力摊下来,一个月是36斤。

  比起南方那些生产队社员,口粮标准要高出6斤。

  只听见噼里啪啦,一阵算盘声响过后,生产队会计开始给大家报账:“散蔓一斤,按照2分3计算,每个人的定额,一个月是8斤,3,8,24,28,16...”

  “黄米每个月是3斤,每市斤差价是9分5,这里算下来得2毛8分5厘...”

  “全麦粉,每个人是2斤半,每斤1毛零6,玉米粒每个人5斤7两,按照每斤8分7计算...”

  最终。

  按照会算下来,每个知青得向生产队集体账目上,上交2块7毛9厘的差价。

  “会计同志,这是我补交的差价,你点点。”

  “会计同志,这是我的...”

  正当大家在踊跃交钱的时候,人群中,却传出一道不合时宜的声音:“会计同志,我身上没现金,要不,我还是给你打欠条吧!”

  ?

  这些新来的知青,全都刚从家里出来,再怎么着,身上也有一点点钱吧?

  如今,却有人要当倒挂户?!

  大家扭头一看,原来是头上裹着纱布的叶小川

  会计抬起头来,满是疑惑的目光,从啤酒瓶底那么厚的眼镜片后面,直射叶小川,“叶知青,你考虑好了?”

  “考虑好了。”

  叶小川开口道,“如果生产队不允许社员们欠款的话,那我倒是可以去借点钱,争取把差价补齐。”

  “额...生产队就是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有些同志遇到了困难,手头上不太宽裕,当然是可以欠集体债的。”

  会

  请收藏:https://m.mzyh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