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1章 汉中之战(29)_马谡别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秋七月,刘备领大军出葭萌关下营,召黄忠、严颜到寨中,厚赏之,准备攻伐阳平关。

  ……

  ……

  张郃与夏侯尚败走,黄忠与严颜占住天荡山营寨,领军扑灭营中火势,救出粮草,并没有领军追杀。

  张郃、夏侯尚得以顺利脱身,领军来到定军山,向夏侯渊报告道:

  “天荡山已失,折了夏侯德,听说刘备亲自领兵十万,出了葭萌关,前来攻取阳平关,将军宜早做准备。”

  夏侯渊和曹洪手下的军队,也不下十万人马,倒也不怕刘备进攻,但他还担负着镇守汉中的重任。

  曹操要想图谋西川,就必须守住汉中,夏侯渊也不敢托大,连忙派出使者,上奏曹操,要求派援军前来策应。”

  曹操接到夏侯渊的求援信,大惊失色,急聚文武百官,商议兵救汉中之事。

  不少文官提出,魏王登王位未久,许昌之乱刚刚过去,需要拨乱反正,魏王宜坐镇邺城,可派一上将,领大军前往汉中救援。

  曹操非常意动,准备挑选统军之人。

  但长史刘晔进言道:

  “汉中若失,则大王就永远失去攻取西川的机会,汉中与荆州首尾相应,随时可以进攻中原。既然这次是刘备亲自前来攻打汉中,大王休辞劳苦,必须亲自征讨,方可取胜,并可乘势取西川。”

  曹操想起当时司马懿和刘晔都劝他一鼓作气攻打西川,自己因为不想两线作战而放弃,想起来也有点后悔,对刘晔说道:

  “恨当时不用卿言,以致如此,我决意亲征汉中,顺势攻取西川!”

  曹操心意已定,也不拖沓,忙传令旨,起兵四十万,亲征刘备。

  曹操兵分三路而进,前部先锋夏侯惇,操自领中军,三军陆续起行。

  曹操要摆魏王威势,这次的阵仗可不小,骑白马金鞍,玉带锦衣;武士手执大红罗销金伞盖,左右金瓜银钺,镫棒戈矛,打日月龙凤旌旗。随行虎卫军就有上万人,队伍光辉灿烂,极其雄壮。

  大军过了潼关,曹操在马上望见一处森林,极其茂盛,问近侍道:

  “此是何处?”

  近侍连忙打听,回来对曹操说道:

  “此处名蓝田。林木之间的山庄,是蔡邕所有。现在其女蔡琰,与其夫董祀居此。”

  曹操比蔡邕小了二十余岁,蔡邕去世已经十余年,他也已经六十多岁,已经到了年老怀旧的年龄。

  当年曹操与蔡邕相善,其女蔡琰,是一个才女,嫁与河东卫仲道为妻;寡居后被北方匈奴掳去,于北地生二子,作《胡笳十八拍》,流入中原。

  曹操对蔡琰的才华非常欣赏,痛心蔡邕没有后人,就派使者用金银宝玉把她赎回来,重新嫁给董祀。

  现在到了庄前,因想起蔡邕之事,令军马先行,他亲自引近侍百余骑,到庄门下马。

  董祀在外地任做屯田都尉,只有蔡琰在家,听说曹操来了,蔡琰忙出迎,以晚辈之礼拜见。

  曹操在厅堂上,偶见壁间悬一碑文图轴,起身观之,只见上书“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不解其意。

  曹操问蔡琰是何人所书,蔡琰答道:

  “此乃曹娥之碑也。我父亲邕曾经往观,时日已暮,于暗中以手摸碑文而读之,大书八字于其背,后人镌石,并镌此八字。”

  曹操问道:

  “你知道是什么意思?”

  蔡琰涩然回道:

  “虽先人遗笔,但我收藏此碑文,是为了怀念父亲,而家父早已仙逝,我也不知其意。”

  曹操自负其才,但也不得其意,回顾众谋士道:

  “你们谁能知道其中之意?”

  众皆不能答,只有主薄杨修知道,解为:“绝妙好辞”四个字。

  请收藏:https://m.mzyh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