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50章 水淹七军(28)_马谡别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陆逊(183年-245年),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陆逊所在的陆家,是江东大族,陆逊本人可以说是出身军旅世家。

  祖父陆纡,官至城门校尉;父亲陆骏,任九江(今安徽寿春东)都尉。

  陆逊少年丧父,随其从祖父庐江太守陆康,在其任所读书。

  刚开始的时候,陆逊还是叫陆议,人如其名,喜欢辩论之术。

  因此,他不打算子承父业,也没有学习军谋、兵法,而是学习纵横家的舌战之术。

  陆逊小小年纪,练得舌战之术,少不得拿那些少年玩伴练手,卖弄一下自己的本事。

  那些年龄比陆逊大了几岁的半大小子,论到说理,都不是陆逊的对手,经常被说得哑口无言。

  那些小子们,哪里是讲理的主!

  嘴上说不过陆逊,就在拳脚上找回来。

  陆逊经常被比他年龄略大的孩子们殴打,打完了以后,陆逊因为不服气,嘴上说的更加刻薄,那些孩子们下手更加阴狠。

  陆逊经常被打得鼻青脸肿,辛苦练得的好口才,倒成了惹祸之源,印证了“祸成口出”这句俗语。

  被打几次以后,陆逊对这些人不讲理非常无奈,找从祖父陆康讨教主意。

  陆逊智力超群,陆康稍微一点拨,他就知道了原因,决定以后谦逊待人,再也不逞口舌之利。

  为了让自己记住教训,就把自己的名字陆议改为陆逊,开始习练武功,并专心攻读兵书战策,进步很快。

  兴平元年(194年),因袁术和陆康不和,袁术派遣孙策攻打庐江,因为有陆逊帮忙谋划,陆康坚守了二年,城池才陷落,兵败之后月余,陆康郁郁而亡。

  城破之前,陆康已将陆逊与自己的亲属送往吴郡。

  陆康的幼子、陆逊的从父陆绩,比陆逊还要小几岁。

  陆康病故时,陆绩尚未成年,所以,陆康提前委托陆逊帮他支撑门户,说明陆康对陆逊的才能非常认可。

  因为是孙策领军攻陷庐江,导致太守陆康病逝,孙家本来是与陆家有恩怨牵扯的。

  陆逊作为陆家实际上的掌舵人,自然不会愚蠢到与手握重兵的孙策去作对,但他也没有给孙策出力的想法。

  陆家是江东望族,在当地的影响力可不小,孙策为了笼络陆家,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陆逊。

  毕竟孙策没有直接杀害陆康,并不是化解不了的深仇大恨,陆逊为了陆家的再次崛起,接受了孙策伸出的橄榄枝,成为了孙策的女婿。

  孙策死后,陆逊年仅二十一岁,应召入孙权幕府,成为孙权统治集团的幕僚。

  历任孙权将军府东、西曹令史,主持文秘工作,得到孙权的赏识。

  孙权决定重点培养陆逊,派他去地方上历练,出任海昌(今浙江海宁)屯田都尉,兼海昌县令。

  海昌境内连年遭旱灾,陆逊开仓赈济

  请收藏:https://m.mzyh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