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78章 鼎足而三(7)_马谡别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权麾下的其他将领,就能够全力施为,就有翻盘的可能。因此,孙权走了一步好棋,让陆逊屯兵宜都,即可防止陛下反攻荆州,又可威慑曹丕的西路军,其作用,比陆逊直接参战还要大得多!”

  诸葛亮听了,哈哈大笑道:

  “幼常说的有理,陆逊毕竟只有一个,面对曹丕的三路进攻,还不如引而不发,但曹丕肯定不会让陆逊做壁上观,必定会加大攻打江陵的力度,就看陆逊能不能沉得住气了,陛下既然不死心,就让他在白帝城等到机会吧!”

  诸葛亮对马谡的奇思妙想非常欣赏,就把他留在丞相府担任幕僚。

  虽然暂时没有职位和级别,但待遇和权利,可不在一般的太守之下,马谡为了家族,没有选择,只能紧抱诸葛亮的大腿。

  ……

  ……

  时间如流水,朱然坚守江陵城已达半年。

  因为曹真、夏侯尚要引诱陆逊出兵,对江陵城的攻打不计成本,异常惨烈,城内的损伤惨重,粮草也已经见底。

  江陵县令姚泰,对守城失去信心,内通曹真,被朱然发觉,按军令斩首。

  江陵城在这十余年内四易其主,孙权占领江陵城不到两年,城内百姓的忠诚度不高,人心惶惶,朱然的守城分外艰难。

  陆逊虽然不敢动兵,但孙权并没有放弃救援朱然,在江陵城的四周,集结了不少的军马,准备寻找机会给曹军致命一击。

  在夏侯尚和张郃占领中洲期间,潘璋等人一直无法击败曹军对朱然进行援助、

  但此一时彼一时,随着春天的来临,江中水面升高,中洲的地势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中洲是江水中泥沙冲击而成的小岛,在冬天枯水期时,中洲四周江水浅且窄,士兵战马通行都很容易。

  春雨下来以后,江面变得又深又宽,魏军想要撤退,只有从浮桥通过。

  中洲的面积并不大,但屯着三万人马,却只有一座浮桥相通。

  如果能对中洲施展火攻,那么洲上的魏军将无处可逃。

  于是,潘璋等人开始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他率军来到中洲上游五十里处,砍下芦苇百万捆,绑成大筏,想靠芦苇顺流而下,在中州施展火攻。

  如果这一计划实现,将对中洲上的魏军,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所幸,在曹丕麾下,另一个人也看出了魏军的破绽。

  此人是跟随曹丕出征的谋士董昭,他是曹操的老臣,这时担任侍中,很得曹丕信任。

  董昭看出中洲上的魏军的形势不妙,一旦浮桥被切断,中洲遭袭击,他们将无处可逃。

  加之江水不断上涨,也有可能淹没中洲,夏侯尚就会步于禁的后尘。

  因此,董昭向曹丕进言,让中州的驻军撤退,而且是越快越好。

  曹丕的军事造诣可不差,听后如梦初醒,命令夏侯尚赶紧撤离。

  魏军撤退的消息传来,潘璋在高兴的同时,也有几分失望。

  这次派潘璋如此高调行事,实际上是陆逊的计策,在水上实施火攻中州,成功率非常低。

  陆逊的目的,就是要吓退夏侯尚。

  现在达到了目的,陆逊稳坐宜都,曹真和夏侯尚更加找不到算计陆逊的机会。

  但中洲旁被夏侯尚压得喘不过气来的诸葛瑾,抓住机会,趁魏军还没撤完,率军追击。

  魏军因浮桥狭窄,通行不畅,面对诸葛瑾的追击,溃不成军,殿后的将军石建、高迁仅以身免。

  在魏军撤出后仅十日,果然水位暴涨。

  因为夏侯尚的撤离,魏军的包围圈出现缺口,诸葛瑾等人得以接应朱然,江陵城已然无法攻下。

  这样一来,东路的曹休也无法有所作为,于是曹丕下令撤军,三路伐吴宣告失败。

  请收藏:https://m.mzyh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