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三十七章 乾宁殿初见上皇_红楼之荣亲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句都拿出来了,可见内心真的并不在意。

  “多谢太上皇大人大量,太上皇之心胸,可容纳天下九州,终究不是一般人能够比拟的。

  哪怕比起古之帝王,也大了几分。”贾环恭敬笑着说道。

  或许是因为清朝文字狱的存在,所以他对于这样的诗句,一般都是不念出来的,没想到终究还是引发了如今的情况发生。

  “哈哈哈,朕自问比之古之帝王有所不及。

  然而,朕半生戎马,早年间跟随先帝南征北战,也算得上马上皇帝。

  只可惜,天下只能马上取,却不能马上治。

  如今天下承平数十年,但又造反者,终究只能够自寻死路。

  朕读过你所有的诗词,也看过你乡试考试的文章,然二者相比较,朕更爱你的诗才。

  大楚建国以来,文人才子如过江之鲫,不可胜数,然还从未有人的诗词,让朕如此喜欢。

  只一个,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是才子还是虚有其表,都要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才是。

  古有曹子建七步成诗,今日朕可有幸见识一回?”

  话音落下,原本贾环心里那根弦已经松了,倒在最后的那句话落下时,却再次绷紧。

  曹植曹子建,七步成诗固然成为千古佳话,光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一句就足以让他名传千古。

  可是,要知道这首诗可是在曹丕要杀他时做的。

  换句话说,太上皇如今提及这个典故,是想杀他吗?

  虽然不够成兄弟相残的条件,但是皇帝这种生物,谁又知道他们脑袋里想地是什么鬼?

  “启禀太上皇,曹植之才,天下尽知。

  《南史·谢灵运传》记载: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小子虽然平日也有些自负,但同样有自知之明。

  但是,如果太上皇不嫌弃,小子可以当场作诗一首,可请太上皇点评。”

  “哈哈哈,尽快作来。”

  太上皇哈哈大笑,仿佛很是欣赏他的勇气。

  迎着太上皇兴致勃勃的目光,贾环走了三步,随后开口念道:“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上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吗?

  好诗,好诗,口气虽然大些,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代新人换旧人,却是亘古不变地道理。

  好,好,好。”

  一连三个好字,太上皇龙颜大悦。

  “满眼生机转化钧,

  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

  到了千年又觉陈。

  当不得太上皇夸赞,时代在发展,同样也在进步。不能以发展的眼光看现在和未来,必然也将会被淘汰。”贾环恭敬行礼道。

  虽然又整了两首诗出来,但他心里却没有了所为的愧疚之心。

  从踏入这里的那一刻起,他心里就明白一个道理,胳膊拧不过大腿,不仅如此,只有顺应天命活下来的人,才有资格谈未来和理想。

  就像《三国演义》中,比起孔明的军事才华来,司马懿可谓是有所不及,但是这家伙善于隐忍,熬死了曹操,熬死了诸葛亮,最终三马食槽,夺了曹家天下。

  如今不过是做一下文抄公,又有何妨?况且明朝之后,所有人物历史都变了,谁又能理会这些?

  善于借助一切的人,才能够活的更好。

  “哈哈哈,古有曹子建七步成诗,今有贾环三步成诗,还是两首。

  当今大楚天下,诗才一道,你贾环当居魁首,天下无出其右。”太上皇不吝夸赞,当即将这个名分给定了下来。

  贾环恭敬行礼道:“太上皇过奖了,诗才一道,于国于家无用,当不得柴米油盐,对于治理国家毫无作用,小子只愿能成为大楚社稷的一块砖瓦,哪里需要便往哪里去就好。”

  “粗俗!”

  “小子一开始就说了,自己只是一俗人尔。”

  请收藏:https://m.mzyh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