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262章 寺内品佳肴_奋斗在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凑前上去,一股特殊的香味儿钻入鼻中,令人闻着食指大动。

  她微微点了点头,称道:“这小菜卖相倒是不错,味儿也挺好,只是这颜色……为了保持食材的奇颜异色,这些菜肴恐怕都是半生不熟的吧?”

  “你这是什么话?既然是菜,那肯定是给人吃的,半生不熟算怎么回事?”

  崔耕伸手一指,努努嘴道:“小娘子何不尝尝再做评论?”

  “唔…尝尝便尝尝。”

  卢若兰拈起筷子,将一块春笋送入口中,用手掩嘴慢慢咀嚼起来。

  不过看她的表情,倒是大为享受这美味。

  崔耕笑道:“卢小娘子觉得这道菜如何?”

  卢若兰拿绣帕轻轻擦拭了一下嘴角,抿了一下红彤彤的嘴唇,点头道:“唔,甚是美味!既保持了春笋的原色和风味儿,又完全断生,更奇特的是…嗯…妾身也说不上了来了,就是觉得这油……”

  崔耕道:“可是觉得这油和菜肴结合的亲密无间,分外好吃?”

  “就是这个意思。”

  卢若兰若有所思道:“看这菜肴的样子,应该是煎出来的吧?可和尚们不是不能动荤吗?”

  “和尚当然不动荤腥。”崔耕道,“不过这些菜并不是煎出来的,而是炒出来的。至于和尚用的油,也非荤油。”

  “炒出来的?什么叫炒?”卢若兰眼波流转透着奇疑,煞是好看,“刚才听王大中说,是崔县令帮法莲寺弄出了佛冰。莫非这炒菜也出自崔县令之手笔?”

  她还真没猜错,的确就是崔耕的手笔。

  在唐朝的制作菜肴里技法里,可没有炒菜一说。炒菜的技术,一直到宋朝才被发明,并且很长时间,被高档酒楼的厨师们当成了不传之秘。

  至于这么一层窗户纸,为何从秦汉至大宋一千多年都没被人捅破,不是我们中国人不够聪明,而是有两个前置条件没有解决。

  头一个是炒锅。尽管在汉朝就出来了铁锅,但那种铁锅粗重笨大,并不适合炒菜。

  铜锅倒是能做成炒锅的样子,但是……没有炒菜,也没这个需要啊。还有最重要的,铜是制钱的原料,本来就甚是珍贵。不是大富之家,没人会用铜锅做炊具。

  第二个因素,就是没有合适的油。在古代,猪都没多少脂肪,就更别提牛羊了。所以,动物油脂的价格很高。至于植物油脂?有倒是有,比如豆油、麻油、菜籽油什么的。但这些油一直不被当作食物,而是制作布帛所需的一种原料。谁又会拿制作布帛的原来来作为食用油呢?

  ……

  在崔耕的帮助下,北禅宗掌握了井水变泉水的法子,可以长期以此来招徕香客。

  但南禅宗的俗讲《西游释厄传》就不行了,因为口口相传很容易被人“盗版”,也就是在庙会这几天有用。

  所以,崔耕就替慧明小和尚就想到了两个法子,佛冰和炒菜。

  所谓佛冰,就是把硝放入水中,水温会迅速降低,凝结成冰。依照历史的轨迹,这个原理到了宋朝才会被人们发现,以致出现了许多夏日卖冰的小贩。

  至于这个炒菜。经过崔耕简单一番提醒,法莲寺的和尚们做出一口适合炒菜的铜锅,再以豆油热炒,天下第一盘炒菜就此诞生了。

  “不对啊!”

  听崔耕简要地将炒菜的原理讲完,卢若兰却突然有些兴趣乏乏起来,道:“这炒出来的菜,的确有自己的独特风味,不过崔县令若是要说这几份小菜便是不忍独享的难得美味,恐怕有些夸大其词了吧?”

  卢若兰瞪大了眼珠子看着崔耕,一脸“你是不是在吹牛逼”的嫌弃之色。

  “我擦,这还不算?”

  崔耕摊摊手,道:“好吧,既然炒菜不算,那本县只能使出杀手锏来。估摸着时间,他们也该做好了,我这就让人送进来,保准小娘子爱不释口!”

  请收藏:https://m.mzyh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