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94章 夜郎自大_大明之第一厂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活四五千万人。

  红薯,玉米,土豆,这些外来农作物,那堪称可怕的产量,以及那变态的适应力,已经在辽各地蔓延开了。

  大量种植红薯土豆玉米这类粗粮,也彻底解决了百姓的吃食问题,虽然这些粮食有些粗燥,但是在生产力极度底下的时代里,能够填饱肚子,很多时候都是一件奢侈的幻想。

  至于棉布,那更不要多说,北方地区,已经开始大规模种植棉花,此外,漠南草原,辽地区,都大规模养殖绵羊了。

  只辽的纺织厂,一年纺织的棉布,就多达千万匹,而且,还都是那种最上等的好布。

  再说食盐,的确,江浙生产好盐,半数的好盐出自于江浙,但那是过去,而不是现在。

  作为一个工科博士生,若说唐峰鼓捣不出新式晒盐法,那他真心该找个地方,找块板砖把自己给埋了。

  甚至于说,不需要唐峰自己出手,工学院那边,已经有人研制出了新式晒盐法。

  如今,渤海湾那边,几十万亩地都被圈了起来,由新军把手,只一个月晒制的精盐,便比江浙半年产的盐都要多。

  更不要说,在山西那边,富有盐城之称的运城,那边的盐田,也已经成了规模,可以满足整个西北地区百姓的需要。

  最后便是这银钱了,江浙富庶不错,过去,这天下半数的钱财都在江浙士绅手中。

  可现在呢,虽然海贸的全面开启,随着工商业的快速发展,天下钱财,早已经不复于江浙两省了。

  旁的不说,只北方银行,南方银行和辽银行三家银行手中的银子,便要超过了江浙士绅手中握着的银子总合了。

  现如今的江浙,对于朝来说,越来越像块鸡肋,随着时间的流逝,今后,将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顾凯他们看不到,沿海海面上行驶的那些巨大风帆海船,也看不到,北方各地奔行的那些臃肿的商队。

  他们同样看不到,天渡港,大连港,福州港,广州港,港口内每天进出的海船,以及码头上堆积如山的货物。

  此外,他们同样看不到,辽,陕西,陕西,河南这些地方,那无穷无尽的良田,以及良田内那绿油油的庄家。

  这些自命清高的东林党人,还沉浸在江南之地的富庶美梦中,还在做着那自大的夜郎。

  “也许,该是派人出去,好好看看了,似乎近来的局势,越来越不对了。”顾凯看着那份报纸,心里头嘀咕着。

  作为东林党新一代的党魁,顾凯顾先生,还是很有危机感的,虽然这危机感来的有点晚吧。

  请收藏:https://m.mzyh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