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十五章 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_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兵,而其他的什么都不顾。没有了商业,根据地就是死水一滩,对东北局财政收入也是一个不小的影响。没有了农业,那么整个根据地上千万人口将会陷入饥荒。没有了必要的工人,杨震的整个工业发展计划根本就无法实现。

  按照东北局的估算,不算新开垦荒地以及增产粮食,仅仅保证目前的粮食产量,就至少要保证三百万以上的农业人口,其中至少要有百分六十的人为青壮年。如果想要将目前粮食的产量增加百分之五十,就还需要在这个基数上在增加五十万人口。

  而眼下别说大量开垦宜农荒地,增加耕地面积以及增产粮食,仅仅保证目前的粮食产量,就至少要保证三百万以上的农业人口,其中至少要有百分六十的人为青壮年。如果想要将目前粮食的产量增加百分之五十,就还需要在这个基数上在增加一百万人口。

  虽说这个时候还没有什么环保意识,北满也不像后世那样,能开发、不能开发的地区,都已经开发一空。除了三江平原还依旧有大量未开发的荒地之外,嫩江流域可供开发的荒地,面积还相当的广大。至少在开垦出来目前耕地数目的五倍,也不会给环境造成太大的破坏。

  单单此时大部分还是荒芜人烟的嫩江两岸,至少在开垦出上千万亩的良田还是没有问题的。即便是杨震再三要求在开荒的时候,严禁开垦眼下嫩江西岸从大兴安岭直到嫩江的那泽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但是仅仅小兴安岭南麓以西直到嫩江东岸的广大地区,就足以满足这个数字了。

  有大片的可耕地待开发,在增加几千万亩耕地这没有问题。东北局和东北人民政府,也一直在鼓励所有农村人口开荒。甚至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奖励政策,鼓励谁开的荒地就归谁,开荒一百亩以上的奖励一头耕牛。除了山地不允许进行任何开荒之外,在平原地区开荒越多越好。

  但是你鼓励开荒,这也得有人去干才行。你不能指望一个年纪五六十岁的人,去大面积的开荒种地。农业这玩意,在没有大量机械化可以利用的情况之下。除了需要大量的畜力之外,更需要的是能承担繁重农业劳动的青壮年。可你奖励在高,没有人去干活又有什么用?

  怎么样在保证工业发展,以及部队作战所需兵员的情况之下。保证足够的农业人口,保障足够的粮食产量,已经成为东北局的头等大事。为了保证这个最低线,根据地内的人口实际上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数量,实际上是不可能挪作他用的。

  如果再加上现在正在石油开采的展开,煤炭、铁矿和多宝山铜矿的加大开采量所需大量工人,就需要工业人口在四五十万以上,这还是保守的数目。如果工业规模可能扩大的话,这工人的数量还要在翻上

  请收藏:https://m.mzyh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