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7章 改称大元帅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署幕僚,嗣后历任福建武备学堂总办,江西常备军统领,广东全省营务处总办,苏淞镇总兵和江北提督。

  光绪二十八年,清政府在全国编练新军,徐绍桢奉派至日本考察军事。两年后调任两江总督衙门兵备处总办,负责编练新军。他倡行征兵制,征集各地有文化的健壮青年严加训练。光绪三十一年,新军第九镇成立,徐任第九镇统制。他制订新军编制章程及典范令学,为各镇仿效。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对徐绍桢等严加防范,以顽固著称的两江总督张人骏,调江防会办张勋、缉私营统领王有宏等部旧军群集南京,却只发给新军每个士兵五颗子弹,并不断向新军挑衅。

  徐绍桢委曲求全,借秋操为名,于十月三十日率军屯兵距南京十五公里的秣陵关,一面等待时机,一面分遣人员赴各地联络。

  城外旧军则对新军采取包围之势,把炮口对准秣陵关。

  十一月四日,两名满族军官怀枪求见徐绍桢,企图行刺。徐忍无可忍,率部投向革命军,响应武昌起义,并与湖北军政.府侦察员苏良斌联合攻打南京。由于后援不济,于拂晓乘雾撤退。

  新军初战失利,徐绍桢率军向镇江退却。旋赴上海与民军总机关及旅沪各团体接洽集议,策划大举进攻南京。

  徐绍桢分析南京外围地势及清军之布防,作了进攻南京的周密部署后,即亲临前线督战,一举攻克天堡城,控制了战局,南京遂告光复。革命军取得这一重大胜利,使长江以南全部为革命军所有,稳定了汉口、汉阳失守后的战局,开南北统一之基。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一九一二年一月十一日徐被任命为南京卫戍总督。

  南京临时政.府曾以八厘公债十万元巨款奖酬徐绍桢。徐提出一万元为女子北伐结束费,一万四千元为《民立报》补助费,其余一概缴还归公,他还将南京的住宅献给国家,以清廉自励。

  同年四月,袁世凯为笼络人心,委任徐为参谋总长,徐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极为愤慨,坚辞不就,自请解除兵权赴上海就医。

  袁后又两次电请任仓场总督,授以军政、盐政、税务、外交四权,徐均断然拒绝。九月,陆军总长段祺瑞以徐光复金陵,功绩显赫,呈请袁世凯授以勋位,徐亦固辞不受。随后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而遭迫害,徐绍桢被迫流亡日本,隐居神户。直至袁死后始返国。

  民国六年七月,孙中山南下护法,在广州成立军政府,徐应孙之邀,由沪至穗,共同护法。

  一九二三年二月二十三日,孙发布大元帅命令:“桂军总司令沈鸿英着将所率全部移驻肇庆,所遗北江一带防地,着滇军总司令杨希闵迅即派队接防,西路讨贼军总司令刘震寰所部,着驻石门、东莞、虎门各地;

  请收藏:https://m.mzyh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