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二二章 诡异的建业(四)_蜀汉的复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的地方,多以丘陵和山地为主。这所谓的汉豆,如果真的如诸葛行宗所言,高产、不挑地的话。那么对于西蜀来说,确实是意义极大。而且以汉中盆地、成都平原有限的耕地,种植产量更高的新稻种,也确实能极大的增幅西蜀的国力。但是我大吴呢?我大吴缺的不是耕地啊,是人!”

  可以说,孙皓虽然在朝堂上短暂的被诸葛京震了一下,但下来一想就回过味了: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东吴,湖泊众多,水网纵横。到处都是可以耕种的良田。东吴从立国开始,就是粮食出口大国——土豆、新稻,对于东吴来说只是锦上添花。有当然更好,没有也没啥大不了的。

  东吴的问题在于世家过于强大,掌控了过多的人口。导致国家的动员力和执行力受到很大的削弱。为了维持广袤疆土上的国家各级政权和庞大的军队,国家又不得不对本就掌控有限的自耕农加重剥削,导致这一部分自耕农负担极重——这反过来又为世家的庞大提供了有利条件。

  “文彬,查抄虞家的事情是你全权负责,如何?虞家的农奴过得比我大吴的自耕农要好吧?”

  “哎,陛下,虽然臣很不想承认。但事实上,查抄下来,虞家的农奴整体的身体状况,比我大吴的自耕农要好很多。别的不说,我们这次查抄虞家,将虞家下属的十五万佃农农奴转隶为国家编户后,这些家伙全都唉声叹气,个个都心怀不满。”

  “所以啊,这两样东西,对西蜀来说是救命的。对我大吴来说,还真的不算啥。”

  “那陛下的意思是不要这两样的东西,也不给西蜀粮食了?”

  “当然不是,要肯定是要的。虽说西蜀把这两种东西广泛种植后,其良种外流是肯定的。顺民的典校也能迅速的把这些东西都取回来一些。但是这样做,种子的数量就太少了。我大吴拿来后还需要好几年来育种,真正的全国推广,不知道是多少年之后了。所以,诸葛京这次带来的东西还是要的。毕竟,亩产提高后,我大吴百姓的日子多少还是能好过一点的。”

  “那陛下真的要出粮食给西蜀?陛下,需知西蜀现在拿下雍凉,国力已经在我大吴之上了。也就是现在碰到了天灾,不然不会如此窘迫。若是借着我们的粮食,西蜀缓过了这口气……”

  “呵呵呵,朕就是要让西蜀缓过这口气。”

  “陛下的意思是?”

  “西蜀强秦之势虽成,但也只有一个大概的雏形。一个应对不好,他们吃进去的全都会吐出来。若是那样的话,晋国又会一家独大。到时候,极度削弱的西蜀就不再是晋国的心腹之患。我们反而会成为晋国的头等目标。而且,经过这一年的北伐以及前年的西陵之战,朕算是明白了。我大吴缺马,骑兵一直都很孱弱。

  请收藏:https://m.mzyh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