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20章 择高枝而栖,择明主而仕_首富杨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飞看得出来,许辉等人很有意愿将厂子出售。

  这一点,从今天接待的规模,就可以看出来。

  而杨飞在具体考察之后,也觉得这家工厂是可以收购的。

  一家拥有悠久历史的洗发水厂,抛开产品和设计不谈,熟练的技术工人,还有这收购就可以用的厂房和设备,以及工厂所在的地段,都是杨飞所看中的。

  现在收购这家工厂的钱,以后估计买这块地皮都欠奉。

  所以,杨飞才不留情面的说出他们的缺点。

  许辉倒也谦虚,知道一个道理:道吾恶者是吾师。

  他当即笑道:“我们也知道还有更好的原料,但成本会更高,和我们的定位相冲突了。”

  杨飞点点头:“很好——这家工厂,你们打算卖多少钱?”

  许辉他们之前肯定早就商量过了,而且杨飞也不会是第一个来谈收购的人,因此,他微一沉吟,就回答道:“两千八百万。”

  他又补充道:“我们厂已经进行过股份制改造,现在的工厂,是我们工人们集体出资买下来的,当初我们花的钱就是这么多。我们厂一千多个工人,每个人都出了资,我们管理层出的资最多。有的工人,把一生的积蓄都搭了进来。”

  杨飞心知他说的是事实。

  外企在华收购工厂不假,但并不是每一家工厂,都有价值,值得外企收购。

  而且,很多工人对自己的工厂有感情,他们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了几十年,有些人甚至是父母辈就在工厂,所以当工厂改制时,他们就出资买下来。

  有些工厂,之前经营不善,多少是因为体制的原因,人浮于事,尸位素餐之类的事,不胜枚举,而股改之后,工人们以厂为家,把工厂当成自己的事业来经营,反而能出效益。

  但是,经营企业,并不是单凭一腔热血就可以的。

  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商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很多工厂的产品,本来很畅销的,但忽然之间就滞销了,而经营者水平有限,干着急,却又不知道怎么改变。

  美芳厂遇到的就是这样的时代难题。

  我国的企业,有一大半没能经受住九十年代商业激变的考验,倒在了前进的道路上。

  许辉感叹的道:“我们接手后的几年时间里,工厂发展得还算有声有色,但今年以来,产品滞销严重。还有部分工人,当初是借了钱购买的股份,现在因为各种原因,急于套现出来。反正,就是这么回事吧,工厂必须卖掉了。”

  杨飞缓缓点头,说道:“既然厂里工人都有股份,那是不是所有人都同意出售呢?”

  许辉呵呵一笑:“凡事总有人同意,也会有人反对。有部分职工觉得,这样每个月拿分红,也是件不错的事,所以不想卖掉企业。不过,杨老板,请你放心,只要你有意收购,

  请收藏:https://m.mzyh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