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八十三章 釜底抽薪之策_书剑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稍稍沉吟,这话是听进去了。

  登基以来,为了体现天朝上国的气度,对外来的使者还是很照顾的。

  尤其是东边几个国家,新罗和东瀛是典型代表。

  “陛下,臣拟在登州取缔外藩会馆。”

  李诚又来一招,李世民听着眉毛竖起来。

  竖子心眼太小了一点吧?

  天朝上国怎么就不能容人呢?

  但是一想昨晚上新罗使者的嘴脸,又觉得有道理。

  本来新罗就没出多少力气,已经分润了好处,还敢惦记人家百济。

  看起来当初李诚坚持保留百济是正确的,不然半岛就这么一个国家,还真是难以制衡。

  尽管灭之不难,实际上大唐对于半岛的苦寒之地的兴趣真不是很大,如果不是高句丽虎视中原,而是安心在辽东龟缩,别说李世民了,前隋的杨广都不带动它的。

  “朕知道了!”

  李世民竭力的想平静下来,还是没忍住问:“自成为何如此苛待外藩之人?

  须知万国来朝,放显我大唐气象。”

  “陛下,太史公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胡人也好,新罗人也罢,没好处谁会万水千山来大唐?

  长安胡人云集,须知胡人最远者可达数万里之外的欧罗巴。

  跑这么远来大唐,难不成是为大唐繁荣做贡献来了?”

  一番话说的李世民脸色阴沉了下来,李诚当着没看见,继续道:“只有不论军事还是经济强盛的大唐,才是这世界的中心。

  才能吸引这世界哪怕是最遥远的国度的人来大唐求利。”

  “竖子!”

  李世民丢下一句话,转身要走,李诚在身后道:“陛下,臣所虑者,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借口,伤及大唐的利益。”

  年关渐近,大唐设安东都护府,以张亮为大总管,李世民则领三军班师。

  历史没有乱来,在李绩的建议下,李世民决定迁徙高句丽百姓至江淮,河南、江东两道,迁百姓一万户至辽东实边。

  归途至幽州,李治领褚遂良马周等辅臣迎驾,至此辽东战事毕。

  李诚欲返登州,陛前请辞,李世民留之独对问:“迁辽东之民入河南、江东两道,朕深思后觉得多有不妥之处。”

  李诚道:“陛下所虑者,豪强趁机兼并土地尔。

  可使御史多人巡视两道,微服而察之。

  有不法兼并土地者,杀之。

  或可效汉武帝之故计……”李世民听了一摆手:“不可,汉武帝迁富户至长安,于今时不和也。”

  李诚叹息道:“陛下欲徐徐图之,臣无计可施也。”

  李世民道:“竖子,安敢欺朕?

  速速献策于陛前。”

  这是要压制门阀世家的意思,李世民没有找到好办法,问计于李诚。

  李诚有办法么?

  有是有的,问题是要论手腕,李诚怎么比的了皇帝老子呢?

  问题是李诚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李世民现在提问的问计的时机。

  判断一

  请收藏:https://m.mzyh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