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六章 死活不进门_书剑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个小官员,还是散官。长孙无忌对李诚产生关注之心,还是因为李靖的力荐,而不是因为李诚表现出来的文学能力。为什么会这么说呢?道理很简单,李承乾手里没有军事人才。

  长孙无忌看过李靖的奏折,当然知道李诚在吐谷浑战场上的表现,别看他在库山一战后就退出了战场,但是库山一战才是决定性的。一个是奔袭敌后,打乱了伏允的战略计划,一个是粮草的保护,为后来的三千里追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还有李诚对战局走向的判断,长孙无忌从侯君集、李道宗、李靖等人的奏章中,都看到了相关的内容。要不怎么李靖说李诚是帅才呢?作为太子,李承乾现在的位置还是很稳的,但不等于没有挑战者。李泰就已经崭露头角,有了挑战李承乾的苗头。

  长孙无忌很清楚,就算是李泰自己没有这方面的主观意愿,下面的人也会推着他往前走。

  东宫太子,没有军事人才的储备,这是李承乾最大的短板。长孙无忌要帮他补上这一块,根本不是因为李诚的文采。但是这话长孙无忌也不能明着说,可惜李承乾不能理解他的苦心。总而言之,李诚是不是有文学才能,在长孙无忌看来并不重要。李诚的军事才能才重要。

  李承乾现在还没有危机感,也想不到长孙无忌那么远。问题是有的事情呢,长孙无忌不能说,做不要紧。毕竟李世民正值春秋鼎盛,这时候你给太子说这些,想干啥?

  外面的风雨李诚不去管,每天早晨正常给李泰上课,下午去忙活自己的事情。小日子过的很平稳很滋润,但这不等于李诚就这么算了,他心里是有怀疑对象的。崔家有很大的嫌疑,李佑也是重大嫌疑者。不过这些事情,暂时只能放在心里,没有真凭实据。将来别给李诚机会就是了,只要这俩倒霉了,落井下石是必须的,还要搬一块大大的石头丢井里。

  现在是贞观十年,李世民还有十几年好活呢,都一把年纪了,还要生龙活虎去打高句丽。李诚还是吃了年龄上的亏,稍微年长一些,李世民用起来就容易多了。

  这不正上课呢,李治身边的人来汇报:“魏王派人送来四个俏婢,管事的丢下人就走了。”

  李诚出来一看,不仅仅是丢下人就走了,马车也丢下了。一辆马车边上,站着四个不知所措的少女,年龄都不大,各自挂着一个小包袱,怯生生的站在那。

  李诚看了一眼,这四个婢女长的都很不错,不说貌若天仙吧,百里挑一绰绰有余。

  可是,不能收啊!这是魏王李泰,沾上他没好结果。正好李治也跑出来看热闹,李诚瞪一眼:“不好好读书,跑出来干啥?”李治一点都不怕他,东张西望道:“师傅,这几个婢女长的也就那样,不如学生送你几个?”

  请收藏:https://m.mzyh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