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2章 存异求同_清末之最强大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办三所大学:南洋大学、巴达维亚大学、南华大学。三所大学皆采用华语、荷兰语双语教学,语言课程设置大体相当,一些辅助科目教育不强制要求语言分类。

  考虑到华人自然科学教育的薄弱,三所大学前十年招生,对华人自然科学入校成绩要求降低一个等级正常入学,华人就可以入学录取。

  考虑到荷兰人对华语学习的艰难,三所大学前十年招生,对荷兰人的华语入学成绩亦同时降低一个等级录取。

  教育的这一条规定,被后世的荷兰人抬得很高,被认为是荷兰能够一直居于世界主流民族的最大功臣。

  是的,因为整个东南亚地区的荷兰人都在学习华语,让荷兰人在接下来参与全球事务中经常得到华人协助之便利,尤其是在对大清的商业贸易中,荷兰人与其他西方人相比,完全是抢得了先机,甚至超过了英国、法国等老牌强国,差不多让荷兰又回到了“海上马车夫”的荣耀时代。

  荷兰人得到了如此之大的利益,那南华人从中又得到了什么呢?南华人所得甚多。事实上,在1842年代,整个华人世界的意识理念,已经降低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

  如果儒家学说在孔孟时代还是一种领先的文化,那么后来被朱程理学一搞,几乎就成了相当于邪/教一类的学说,啥叫“存天理,灭人欲”?除了华夏最反对的封建王朝,以及西方中世纪最黑暗的时期,几乎没有人认为这种学说有存在的理由。

  东方华夏的文化教育,最最需要蜕变、涅槃、升华。而纯粹靠马辰的力量,甚至纯粹靠华人的力量,几乎很难扭转文化习惯上这种强大的惯性。

  也因为如此,在联合所办的三所大学里,马辰出的钱会更多一些,而荷兰人出的教授同样会更多一些。

  大学里会出现一些研究所,这些研究所里,有的会由马辰的13名助手担任相关的课题教授,自然科学的各科方向进行探索。

  至于马辰,同样会在南华大学担任某一学科的教授,并力所能及地带一些研究生。

  当然,马辰在办这三所大学时,也没忘记找菲律宾圣托马斯大学校长、自己的大学教授丹维林出来“站台”。

  马辰在圣托马斯大学已攻读两年,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三门专业本科课程,以及相关的论文,马辰都已经完成,尤其是马辰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已经让他成了圣托马斯大学的明星学生,换后世语境,马辰就是最张的那个“网红”。

  尤其是马辰在创立“南华自治领”并担任南华主席后,马辰屁股后面的粉丝已经是成千上万了。无数西班牙籍学生,已经在作打算,毕业后要到南华自治领去工作。

  圣托马斯大学,也因为有了马辰这样的学生,其名声顿时就从菲律宾一地,向着东南亚,向着整个欧洲尤其荷兰语系地区传播开了。

  在这种情况下,丹维林有什么理由不支持马辰呢?

  请收藏:https://m.mzyh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