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五十六章 塞外之战(二十四)_重生东汉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了戏志才的话,张世平胸中为一股生平极少见的英雄气所充斥。做了半辈子买卖,他虽亦算是极成功的,可由于世情所限,一直受人瞧不起。况且做生意讲究的是和气生财,若是有什么事情,能过去也就糊弄过去了,他又哪里会计较太多?

  后来,他与苏双受到郭斌的看重,被委派到塞外担任三城的主事,受到了万人敬仰。不过,他们二人的心态却是始终没有扭转过来,他们一直以生意人的思想经营塞外三城,这是塞外三城展如此迅的原因,同时却也造成了其军事力量的薄弱。

  而直到今天,张世平虽成为一个极成功的“市长”,因是“循规蹈矩”而来,郭斌早就为他定下了展策略,因此他极少感受到作为一个开拓者应有的豪气和自信。直到现在,郭斌率领大军去升龙谷中拼命,塞外三城危如累卵,临危受命之际,张世平方在巨大的压力下完成了人生的蜕变。从今天起,他张世平也是可以号召万民起来反抗侵略者的领袖,是可以掌控万民生死的重要人物了。

  戏志才看着张世平气势上的变化,心中极感欣慰。能够得到这样一位颇具才华,如今又于心态上有重大突破的人才镇守北疆,实在是主公的一大幸事。此战之后,有张世平镇守北疆,主公该可以放心南下了。

  而戏志才不知道的是,张世平所以有如此心态上的蜕变,盖因郭斌“若事不可为,可动员城中居民起来,保家卫国”之语。这句话相当于给予了张世平于塞外三城中便宜行事的权力,也给予了他极大的信任。

  其实,在封建时代,动员平民百姓,是一个极犯忌讳的行为。所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暂且不论这句话因句读的不同而产生的理解上的歧义,无论何种解释,都是要教育统治者如何役使老百姓。

  只有顺从听话的绵羊,才会跟着头羊而不会行差踏错,只有愚昧而思想不独立的人,才会受他人思想的掌控。因此,此时的统治者会统一老百姓的思想,会“燔诗书而明法令”,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一旦老百姓有了自己独立而自由的思想,则会生与“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类似的反效果。

  也正是因为统治者们对于陈涉、吴广,乃至张角之流农民起义者自骨子里的忌惮,使得他们对于老百姓的集会、结社等行为自内心的恐惧。而对于动老百姓起来,为了保卫城池而战,他们既无此能耐,更无此信心。在当权者看来,这种不受自己掌控的力量,是极可怕而绝不应该出现的,因此统治者会极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甚至在有的时代,多人集会都是被明令禁止的。

  对于这种极犯忌讳的事情,郭斌与张世平是本便没有意识到,而戏志才则是知道,却将其看做

  请收藏:https://m.mzyh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