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二十八章 交州之行(三十三)_重生东汉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马镫的产生和发展也是经过几个时期的,晋朝的高官固然有所谓“玉镫”这样的奢侈品,可马镫的普及所必须的自然是要求制作工艺简单而制作成本低廉。因此,马镫也经历了木制或藤制马镫、木芯包铁或铜的马镫、金属制马镫的发展阶段。

  当然,像印度曾经出现过的,只将大脚趾放进去的趾镫,因为对天候有极高的要求,使用方法也不同,加之保持平衡的作用也不大,因此这并算不得真正的马镫,主流学界亦从未将其放在马镫一类中进行研究。因为这种趾镫只能在印度乃至东南亚这种气候温暖乃至炎热的赤道附近地区使用,若是到了中国北部苦寒的草原上,怕是没人会愿意为了使用趾镫而冒着被冻掉整只脚的危险将靴子脱下来。

  郭斌对于那些可以骑在光溜溜马背上的蒙古草原上的汉子极是佩服,可却不妨碍他为了降低马匹的骑乘难度,减小骑兵培养的难度,同时也为了此次突袭战的成功,而拿出这与马镫功能极类似的歪招儿来。

  以褡裢作为马镫,既可使得麾下的骑兵们更加轻松地便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减少策马疾驰对马力与士兵体力的消耗,而且将脚踩在口袋中,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隐蔽性。此时事情紧急,以五十人想要擒拿一国之君,实在是胆大妄为之举,自然要用尽一切力量,想尽一切办法,使劲浑身解数,亦要达成目标,否则己方怕是便只有全军覆没一途。然而,郭斌并不想过早地暴露马镫这一骑战利器,至少如今他还没有想好。

  在乱世之中,对战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影响战争成败的新科技或新颖的设计,其普及的速度是极快的。就像一战期间迅速普及开来的战壕加铁丝网的阵地战模式,就像十七到十八世纪西方流行的排队枪毙战术。

  郭斌之所以既要使用马镫,又要防止秘密的泄露,不为别的,只是为了防止北地胡人学了去。因为马镫这种极新颖的设计成本不高,却将极大地增强骑兵的作战能力,极大地提高其作战半径和战略移动能力,提高骑兵的投送能力,同时也将大大改变战争的方式。

  北方骑马民族所能召集的骑兵数量远远超过中原王朝,若是马镫得到普及,其对草原民族的帮助将会远远多于中原民族。当年五胡乱华,北方骑马民族骑兵大举入侵华夏,中原王朝懦弱虽也是极重要的原因,其作为作战主力的骑兵的战斗力得到巨大提升也是显而易见的。而这个时期,恰好是双边马镫出现的时候。

  双边马镫的出现,使得骑兵更具冲击力,也使得骑兵的装甲可以更加沉重,此时的重甲骑兵被称为甲骑具装。所谓甲骑具装,是人甲和马甲的合称,是古代重装骑兵的防护装具。

  请收藏:https://m.mzyh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