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三十章 交州之行(三十五)_重生东汉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马钧脱离司马徽的研究室一事,其实也是研究机构日益庞大,人员日益庞杂后的必然选择。

  如今马钧研究室创立,在带走了一部分研究人员之后,也与司马徽研究室在研究道路上有了分工。司马徽更加注重理论的研究,他的研究室中所进行的更多的是科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司马徽甚至在郭斌的提议下创办了一个专门用于论文发表的期刊。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应用,这个期刊用来支撑小范围内的学术讨论还是绰绰有余的。

  而马钧的研究室则更像是一个制造业公司的科研部门,他们会根据各种行业的实际困难进行钻研开发,然后将研究成果承包给加工制造的工厂进行生产,从而获得商业利润。看着马钧,郭斌仿佛看到了中国版的发明大王。

  当然,研究室中的这些研究成果所产生的利润,除了官方会分润一部分投资股份的分红和收取所得税收之外,都会用于研究室中研究人员的分红和产品的后续投入。郭斌并没有将所有赚钱的买卖都握在手中的想法,他所以推动马钧研究室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产业的私有化。因为他知道,所有的制度都不是可以传至万世的铁律,所有的官营企业都面临着人浮于事,机构臃肿而缺乏活力与创造力的难题。因此,郭斌很是借鉴了后世共和国的方式,除了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其他的行业便尽量交给市场。

  郭斌知道,只有通过市场检验的产品才是好产品,只有通过市场检验的企业才是好企业。一个企业想要有好的发展,一个产业想要真正成长壮大,非得经过一番拼搏,非得在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来才行。

  要想保持整个社会对于技术创新的热情,便须得利用利益的杠杆,撬动更多的人投入到这番事业之中,只有更多的资金和人才的投入,技术创新才能真正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郭斌固然可以利用朝廷的力量,用些政治手段形成固定的利益集团,在短期内获得极大发展,乃至创立一个新的王朝。可是这并非能够改变社会结构,推动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源动力,这种行为的最好结果,也不过是另一次的改朝换代罢了。

  对于此,郭斌既瞧不上眼,更是不屑为之。

  郭斌想要做的,是要将社会上最具有活力,最具有能力的商人阶层的力量激发出来,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形成一个新兴的力量集团。这个建立在新兴技术力量之上的阶层,一旦按照他的设想崛起,则势必会引起整个社会的剧烈变革。这将是一股没有人可以撼动的强大力量,而郭斌正是要将这股力量激发出来,他所凭借的,便是如今阳翟县中日益壮大的工业力量。

  工业力量指的不仅仅是蒸汽机、内燃机,更是合理有序的运作方

  请收藏:https://m.mzyh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