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二零节 留公变老留_绛色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前,韩绛还恭敬的一口一个留公。

  现在,老留头。

  留正却无话可说,他这一逃,再回来确实在韩绛面前有点抬不起头来。

  韩绛用手指头在留正腰眼戳了几下:“老留头,你若不走现在就是当朝二把手,枢密院正使。你这次回来,你说他们会许给你什么官呢,亏了吧。”

  韩绛是晚辈,这里也没有外人。

  留正也不装了。

  认怂。

  “老夫是给吓到了,吓的连家都不敢回。”

  韩绛笑呵呵的将一份文书递了过去后问:“现在呢,留叔。”

  一声叔,让两人亲近了许多。

  留正接过那文书翻开,这是标准的大宋户部核账的文书格式,但却没有排头、没有项目、没有规格。

  也就是,除了必要的数字之外,这份数据是谁的,是什么东西,以什么度量为标准,全部都没有。

  韩绛伸手一指:“建康军秘密大仓,眼下知应天府或叫建康府的是葛邲。这东西是盐,计算单位是料。”

  一料就是个船上一个标准计算单位。

  一料等于韩绛穿越前的零点三二五吨。

  留正把这张纸揉了揉,又撕碎,就坐在马车上一点一点的撕,每一片都撕的极小,一边撕一边在思考这事。

  自已的女婿,这可不是什么普通的关系,那是自家嫡女。

  接近八万料的盐,这差不多是五百料大船二百船的运量,依建康军那里水师的运输船的数量,可以说全部都在运盐了。

  八万料,折算下来接近五十万担盐。

  留正问:“你想要什么?”

  “我想把这些盐换成钱,还不能在淮南东路换,因为虞山码头也有仓库,平江也有。这盐我要往西北运,怎么样顺利的运到西北,这便是留叔你要帮着想的。”

  留正明白,路线什么是其次,关键是大量的运输船从长江北上,然后再转汉江,这需要一个理由。

  一个给大宋朝堂,给金国朝堂那怕是哄,也要哄过关的理由。

  用私盐贩子那一套不行。

  他们运几十担,往大了说,几百担。

  这些私盐贩子全部加起来,一年三万担盐算他们本事大的。

  这里是五十万担盐。

  没点手段还真不容易运到西北去。

  留正问:“你是奔着西夏去的?”

  “不然呢?”

  也对,汴梁朝代许多次宋与西夏的战争都是由盐引起的,西夏缺茶、米、布、铁,唯有盐很多。西夏的青白盐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西夏的对外收入来源,而汴梁时期大宋多次禁止青白盐交易。

  青白盐,绝对是西夏收入的重中之重。

  留正是曾任枢密院副使,他对这些情报也有所了解,思考片刻后说道:“是不是太多了点,就我所知西夏每年给金国官方数量是十万斛,再加上私盐贩卖的也就是两万多斛,你一下五十万石运过去,合适吗?”

  二斛一石。

  韩绛这是相当于一百万斛

  请收藏:https://m.mzyh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