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三七节 抢人口_绛色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林掌柜给了一个好点子。

  朝堂上这些欺软怕硬的货,福建路的彪悍他们就不敢怎么着。

  妙计!

  “先生有心了。”

  一个商人,一个掌柜,被称为商人这是莫大的荣幸。

  李洱站了起来:“盐,是朝廷每年岁月的重中之重,朝廷每年岁入一亿贯有多少是靠盐,有多少是靠淮盐。在盐这事上,明着与朝廷作对是取死之道,但流民不是。流民是小罪,所以一定要担这个罪,我等身为武人,无罪便是罪。”

  李洱的话有点绕,普通人肯定是听不懂的。

  这里的人却懂。

  身为武将如果没有什么把柄随时让朝廷收拾的,那么你肯定离死不远了。李洱这份远见不是谁都能看到,看清的。

  李洱吩咐道:“淮盐场,看能逃多少人,你们分头去办吧。”

  众人商量了一些细节,仅半天之后。

  大宋这一边因为黄河大决堤的第一重灾区,盱眙军。

  北防重镇。与金国现控制的泗州距离步行也就是大半天的路程。

  相比起泗州全城受灾,整个城都被水淹,这里因为地势高,而且事先已经作足了准备,除了东边靠的洪泽湖的那一片之外,完全变成烂泥塘之外,其余的地方还能勉强维持正常的秩序。

  信使到,一只手拿着信盒,一只手拿一盒火柴。

  翟简,原本就是淮南东路军方第三把交椅,现在还是第三把。

  第一把交椅的前镇安侯死了。

  现在是韩绛。

  只是朝廷没记录罢了。

  翟简看过李洱的亲笔信,从信使手中抽了一根火柴在自已的铠甲上一划,然后把信点着给烧了,然后在信盒中的另一张纸上留了一个印记。

  信使抬手一抱拳,转身离开。

  “伯爷。”几位副将都围了上来。

  翟简说道:“抢人,明抢。不要玩那些虚的,就是抢人。”

  一副将小声问:“伯爷,上面没说咱粮食撑得住吗?这里一但开始抢人,灾民就会蜂拥而至。”

  翟简回答:“我不知道米够不够吃,但冼家兄弟告诉我,他们那里有种叫薯芋的,这次运来不少。说不上是粮食,但顶饿。广南西路有大量的种植,年初韩家少君大婚的时候雷州有人过来,回去之后他们在琼崖开荒种了许多,在当地最好的两文钱一斤,差的不过一文。”

  “去吧,开粥棚。”

  “得令。”

  盱眙军,这里是一个小城池,也就是县级的规模,作为最边境的对峙形堡垒城市普通人不多,这里的田地也是盱眙军负责种植的。

  这一军满编九千七百人,作战的士兵有六千六百人。

  而这里的粮食,六十万担。

  若不是这个大灾,这里的屯积的粮食明年会有一半被浪费掉。

  因为盱眙军全部的粮仓只能存放十五万担粮食。

  边境线上,一口又一口的行军大锅给支上了,烧水,下米,有人在旁边展示:“规

  请收藏:https://m.mzyh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