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一四节 泉州人口增加了_绛色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纵然韩家现在有权势,可凡事总需要一个借口的。

  韩绛继续看那表格,上面的数据都在悬崖边上,可泉州看起来,似乎……还不错。

  坐上马车,往城内走的时候路过一边浅滩。

  韩绛示意停车。

  面前一片人山人海。

  陈傅良介绍:“绛哥儿,曾经你有一论,说人为什么会背井离乡,淮河以北的人不提,他们受了灾,金国不救灾,为图一条活命的路。可福建路呢,能活的更好,谁不想改变。”

  陈傅良伸手一指前方:“长三里,往陆上深十里,这里是一片仓库区。同时加盖十六个居住区,用的是临安白云坊的法子,先住上慢慢的还上房钱。十天,十天时间我要把这一片平出来,再十天,码头用的石料堆足够开工的。”

  韩绛远远的看着。

  这是什么。

  大宋版基建狂魔。

  十天时间,将三十平方里的地方平地、铺设简单的路,全靠原始的工具,而且那边明显还有数个乱石小山头。

  陈傅良脸上的自信是在告诉韩绛,十天足够了。

  韩绛侧过头:“陈知府,我再助你一臂之力。”

  陈傅良没说话,看着韩绛。

  韩绛说道:“麻,麻变成线是需要很大的场地,很多人工的。交趾现已知有五种可用的麻,其中蕉麻是咱们以前没有用过的,这种麻是织帆与海船用缆绳最好的麻,其中精细的部分也可以织衣。”

  陈傅良这才开口:“多少?”

  “看泉州码头的吞吐量了。”

  陈傅良看着韩绛笑了,轻吼一声:“来人。”

  当下有个小吏上前。

  陈傅良吩咐:“传本官命令,一个月之内,码头增加日两万担泊位。”

  “这,这就安排下去。”

  大宋的码头有的是按船只停靠位计算,有的却是用货物的流通量计算的。

  韩绛知道,两万担的泊位至少要五个新泊位,眼下大宋能去交趾、占城的海船,装粮食的船是运量最大的,一船四千担。

  可靠人工装船、卸货。四千担要一天时间。

  若是换成运麻料、布料的船,一船的最大装载量不会超过一千担。

  一个月时间,增加两万担泊位,不容易。

  陈傅良对韩绛说道:“泉州眼下要想稳,那么作工的机会就一定要多,多到各坊抢人,水力织坊我知道短时间内肯定不会放在泉州,但织布总是有不能水力的。麻变成线,这水车的技术也不算什么秘密。”

  “恩。”

  陈傅良继续说道:“棕,我要些。”

  韩绛也说道:“我需要茶。”

  “安心,福建路这里十地八山一水,只有一成是平的。我不是福建路转运使,也指挥不动他们。可我泉州港挂出需要茶百万担的牌子,想来各州府不动也得动,他们不动,山民也由不得他们,自己也会种茶,然后顺水路运到泉州来。”

  韩绛问了:“陈知府你说的山民,

  请收藏:https://m.mzyh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