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一一节 荒废了的长安城_绛色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京兆。

  这里曾是汉之长安,唐之长安。

  没有那个王朝不向往长治久安。

  此时的长安已经不是韩绛心中的长安了。

  唐中后期巨大的人口毁了长安的土地,山中无林、田地贫瘠。唐末的战乱,更是加剧了长安的毁灭。

  这里的水利设施被毁,城墙也遭受了巨大的损伤。

  韩绛到码头的时候,这里曾经是唐时最大的水运码头,隋大运河的起点,长安城的东北角,浐河与泾渭的交汇处。

  眼下,这里不再有码头,变成了一眼望不到边的沼泽河滩。

  从这里再看长安城,城墙上有几处地方都长有草。

  韩绛看着远处轻声说道:“长安大道无行人,黄尘不起生荆棘。”念完后,韩绛转头看向自已的老师陆游,特别强调了一句:“我抄的。”

  陆游没笑,也看着长安城。

  而后,陆游很严肃的说道:“选长安定居,或许不是一个好主意,可以考虑换一城。”

  “不,就这里。”韩绛很坚定自已的想法。

  辛弃疾也劝:“其实,东都也可以。”

  “不,就这里。”韩绛选了长安这个地方,韩绛解释说道:“这里如同一张白纸,拆迁费便宜,一切可以推倒重建。”

  辛弃疾看着远方:“长安城其实是在唐后期被人口过多压垮的。”

  人口多吗?

  韩绛不解释。

  进城。

  找一个宅子住下,这是曾经一位完颜家王爵在京兆的宅子,辛弃疾打下京兆之后就派人照料这个宅子。

  韩绛进宅第一件事情就是找来了一份最新的长安周边地图。

  “修水。”

  韩绛列出了自已的第一条目标。

  重修长安八水八惠,隋唐大运河,然后将整个长安所有的村子重新布局。

  长安所有的山不许砍柴,只允许捡枯枝。

  长安城内各户不得买柴,全部使用煤。

  煤则来自耀州煤矿。

  几天后,钱皓桁也到了,不仅仅是他到了,还带着几十个官员。

  新朝廷。

  这事不能对外宣布,但事实上,这确实是开始准备新朝廷了。

  新国库有钱。

  金国赔偿的黄金、白银等等开始运往长安城。

  半个月之后,当年轻一代的臣子陆续来到长安之后,第一次所谓的长安府晨会开始了。

  晨会。

  没有按时间算,日出之时便是晨会的开始。

  有个年轻的,去年才中进士的年轻官员,在列班位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这站位有点奇怪,依大宋朝堂上的规矩,并不是所有人都对着正面站立的,有一部分是侧身站。

  这里却没有侧身的,难道没有谏台。

  没有谏台,代表着不听天下之言,这是昏君的潜质。

  他便小声问了:“这里为何没有谏台?”

  正说着,有一群人进来,给每个人一支折凳,发完折凳之后,又给了每个人一个水壶,然后是一袋饼干。

  看到有人入内,这年轻的小官也没敢再出

  请收藏:https://m.mzyh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