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七六章 拮据的日本_风起北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卷一战风波第一七六章拮据的日本

  日本大隈重信内阁真的敢不顾美英的态度对华出兵?还真是这么一个情况,不过按照内阁决议,日本这次的出兵是“有限度”出兵,并不是要“全面出兵”。

  这一时期的日本社会,大正天皇嘉仁坐上皇位才刚刚三年多的时间,他在位初期,经过明治年代的接受西方的文化与思想(即明治维新)的前朝氛围仍然十分浓厚,年轻的天皇在国家的政策和走向方面还没有多少真正的话语权。日本的实际权力掌控在几位老资格的大臣和一些特殊的团体手中,比如军部、财阀和浪人。

  在解决中日营口事件的态度上,这三个日本有代表性的团体相互的勾结通气,都在为自己谋取利益。原本军部、财阀、浪人三者关系就很密切,三井财阀是陆军的后台,三菱财阀是海军的后台;资本不足的日本财阀仰赖军部替他们在中国攫取政治经济特权并加以保护,否则就无法和欧美资本竞争;而政治浪人一向是财阀和军部的理论家、代言人。三位一体,是内阁当权者不能不重视的力量。大隈出任首相出于井上馨的保荐,得到松方正义、山县有朋等元老的支持;松方正义是有名的三菱王国台柱,井上馨号称三井王国最高顾问、摄政太傅,山县是陆军领袖人物,大隈本人同三菱老板岩崎家族也有密切关系。至于外相加藤,原是三菱出身,当过三菱公司的副总理,又是三菱创始人岩崎弥太郎的女婿,关系更不寻常。长期以来,他是以“永久确立日本帝国在满蒙地位的大功业”为抱负的。

  所以在得知营口事件爆发之后,这些日本高位者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用战争手段来解决《十二条》所达不到的目的。山县有朋第一时间指示陆相冈市之助,命令朝鲜驻屯军派出一个旅团向中国进发;哪怕在接到驻华公使日置益发来美英等国不支持的电报以后,也是不为所动,命令朝鲜驻屯军司令官井口省吾中将,继续让他的二十师团第三十九旅团北上,哪怕这个时候天气已经开始下雪。

  日本外相加藤高明在接到日置益传回来的电报之后,对美英公使的行为嗤之以鼻,丝毫不在意美英公使的态度。对华的《十二条》,就是他亲自操刀主办以及督促大隈重信内阁通过的;要日置益违反外交惯例,向一个国家元首直接递交外交文书,进行正面交涉,也他是故意的安排。这样可以单刀直入,当面进行威胁利诱,试探袁世凯的态度。为了此时,他亲自电召日置益返国,对他面授机宜,包括见袁世凯时如何讲话如何口气等等。

  加藤高明曾经说过:解决中国问题,需要等待一个“心理的时机”;青岛战役失败之后,加藤外相的好朋友、指挥第二舰队的

  请收藏:https://m.mzyh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