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一章 阎伯川阎老西_风起北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卷第二十一章阎伯川阎老西

  赵天一压根就没有想到这位自己只见了一次面的阎百川会和自己有着一样的想法---说服对方投靠自己。有关后世对阎锡山为人的评价有各种各样,说他这样那样等等等等,赵天一记得最清楚的是老阎同志“在三个鸡蛋上面跳舞”这句话。

  其实阎锡山确确实实也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要不然也不可能在他二十八岁的时候(一九一一年)就可以凭借太原起义当上山西省的大都督;要知道当时领导太原新军起义的同盟会成员可不止他阎锡山一个,还有杨彭龄、张煌、温寿泉、张树帜等人。但最后他还是当上了这一省最大的官,靠的就是他出色的、会把风的头脑和会用人、善用人的手段。从清末到历史拐点的一九四九年,华夏大地上“城头变幻大王旗”,各色军阀、政客“你方唱罢我登场”,其统治大多很短命。在众多短命军阀中,只有这么一位实力派,执掌一省三十八年,始终屹立不倒,大权从未旁落。其间虽然在中原大战失败后,有过短暂一段时间“下野”,但事实上这里的军政大权仍然由其遥控。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长袖善舞的、民**阀中唯一“不倒翁”之称的阎锡山。

  能占领山西这么长时间,阎锡山没有一套行之有效识人、认人、用人、驾驭人的本领肯定不行。阎锡山非常重视用人,他积多年之经验,在《日记》中不惮其烦地多次总结他的用人经验。他很欣赏曾国藩说的“用人以外无经济(经国济民)”的话,认为“得人事举,失人事败”,“有干部即有政权”,“没有人的困难比没钱的困难还大”;同时,他感到用人是一件很难的事,多次说过“知人难,用人尤难”,认为“用人如御马,御之善可以行远,御之不善反能覆身”。“用人处事,不慎之于始,必悔之于终”。他忧虑的是自己“智不足以知人,勇不足以胜人,仁不足以感人”。这次他把我们的赵天一同学当成了他“得人事举,失人事败”中的“得人事举”当中那个“人”;认为自己只要说服了这个人,就能得到赵省长的支持,自己的事情(业)就一定会得举(成功)。

  所以这次一见面阎锡山比上一次亲热的多,“小兄弟,没想到莪(山西方言,‘我’的意思,读’e,和‘俄’同音)们这么快就又见面了,是不是很有缘啊!莪就觉得你莪很是投缘。一见小兄弟的面莪就觉得很是亲切,小兄弟也是莪们山西人吧,莪们山西人个个都像关云长(关羽,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非常的讲义气。莪看小兄弟怎么有些像是关云长的样子,将来肯定是一位和关云长一样的开国功勋,就是不知哪一位才是小兄弟的刘玄德”。赵天

  请收藏:https://m.mzyh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