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一九章 刘明昭的心思_风起北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作为一名中华革命党人,刘明昭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打算真心到太原军校学习,而是打着“卧底”的心思。在他看来,如果自己能够通过军校学习,联络一批有志气年,岂不是更加能够壮大革命队伍的实力,最后时机成熟时在敌人内部来一个反戈一击,对革命党的帮助不是更大?想法是这样的,于是他就同意了王士珍的推荐。当然,在他内心里面,还有一个他不愿意为人道的感觉,或者说是秘密,那就是他想去亲眼看看报纸上说的山西情况是不是真的。

  在川东地区随常教官进行地图绘制工作时,在教官身边刘明昭曾经看到过一些当时的报纸报道,对全国发展最快、民生最好的竟然是山西感到不解。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地带,各种条件远远赶不上江南水乡地区,甚至连川中成都平原的富庶都不能相比,为什么却能成为全国富省?对于这一时期的报纸报道,人们还是很相信的,整个报纸对于大事的报道基本上都属实,不会弄虚作假。除了这些消息,其它那一时期国内外发生的大事他也差不多都从报纸上了解了一个大概;对于赵天一在山东率军击败日本军队,夺回青岛德国租界的事情,刘明昭个人也很是激动和兴奋。对于一个热血青年来说,这种事情不管是谁做的,都是能够让他们激动和兴奋的。

  也正是通过这件事,让刘明昭对赵天一这个北京政府的手下开始了关注。后面了解到赵天一出自山西,而山西的发展跟此人也有莫大关系,让刘明昭就更加对赵天一留意起来;最初的原因,当然是把赵天一作为自己革命队伍中主要的敌人来看待的。敌方阵营里面出现了危险人物,自己当然要去关注和了解,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吗!但随着他对赵天一的关注了解,就越加发现此人的不殊。到达成都时,他竟然得知山西可以制造自己的飞机汽车时,就更加的吃惊和不解了。刘明昭好歹也算是一个读书人,对于飞机汽车这些“奇技淫巧”的东西多少也有些了解,清政府花费巨资创办的汉阳钢铁厂(汉冶萍公司),到头来也就是能炼一个钢铁而已,还远不能说到制造,山西工厂就这么厉害?

  随常教官在成都王士珍手下做了五个多月的教案人员(相当于参谋),刘明昭对国内的局势也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知道革命现在处于一个低潮,孙大炮等革命党人要么远赴海外躲藏,要么一个个低调行事,不想被众人关注。也是通过这几个月时间,让他对赵天一的生平出世做了一个大概了解,心底里不免产生出一些微妙的变化。中日谈判的“八大条”内容,让刘明昭也生出一种吐了口胸中恶气的感觉;虽然自己是一名中华革命党人,但对于曾经侵略过中国的

  请收藏:https://m.mzyh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