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三〇章 私人雇佣军_风起北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从一战爆发后,作为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政治顾问的莫理循,因为身份关系,被袁世凯一直派到欧洲担任军事观察员,经常在英、法等国之间往返,协调中国与这些战争国家的一些关系。中国欧洲远征军派出参战之后,他就更加忙碌了,基本上都留在了英国,为远征军的弹药物资等军需品和英国政府打交道。远征军从西亚撤出一部分兵力之后,他就又到了法国大陆,继续军事观察员的身份。这次因为英国外交大臣格雷的要求,他特意给国内发了一份电报,陈述出兵欧洲大陆对中国政府的好处。

  因为总统袁世凯生病,作为副总统的段祺瑞就召集一干大佬们进行讨论,结果反对和支持者皆有,让他很难做最后决断。短视者认为出兵欧洲路途过于遥远,劳民伤财,会影响国内的民生,出兵西亚时庞大的费用开支就是很好的例子(西亚远征军虽然有英国人承担了大部分军需物资,但其他方面的开支皆由国内担负。赵一天担任参谋总长时基本上都是由他来解决的,从这个位置上被卸下来之后,这一问题就没有人能解决的了。这也是为什么会从西亚撤回五十万人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没有哪一位将军愿意带兵去法国作战,那些刚刚从西亚战场上撤回来的师长们,好不容易在一些富庶的省份当了大官,自然不愿意出去。再说了,出兵法国大陆,好歹也必须让有头有脸的人做总指挥吧,段芝贵不想去,冯国璋也不想去,所以自然反对。

  段祺瑞本人也不想在这个时候派兵,袁世凯生病,如果长期不理政,那他这个副总统被扶正的可能性很大。万一出兵法国军队损失过大,对他的影响就很不好,因为他的拍板,总统的可能性就没有了最后,得不偿失的很!但莫理循电报里面,对战后战胜国可能的一些有利条件,又让段祺瑞有些欲罢不能的感觉。如果自己参战的一方最后获胜,自己那个时候恰好又是大总统,在国内国外岂不是要大大的露脸一次,自己的政治威望岂不是也要更加的高涨一些!但是万一要是败了呢?自己岂不是成了总统袁世凯的替罪羊,被国内人指着鼻子骂!冯国璋那个家伙对自己当上副总统一直心怀不满,要是在这件事上失败,一定会被他利用的。还是算了吧,英国人的条件虽然不错,缅甸大部分可以给中国,但这次责任实在太大,还是不要参和了。

  段祺瑞不知道的是,他犹豫的时间里,王士珍却已经把莫理循的电报转发给了赵一天,并且也说了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和段祺瑞相比,王士珍的政治眼光要犀利很多,对莫理循电报里面说到战胜国所享有的权力非常清楚。更明白自己协约国一方最后一定会取得胜利,这是他在

  请收藏:https://m.mzyh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