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四十二章 考场写作论“有道”_荣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心中也思索,试题往往反映出题人思想,今科的试题都是皇帝亲自出的,那么皇帝在第一题就提出“天下有道”,是个什么意思呢?

  简单通俗的来解释,这句话说的是:天下如果有道,那么国家的政权就不会落在大夫手中,天下的治理如果符合大道,那么庶人百姓就不会随意议论国家朝政了。

  当然,简单的解释可以是这样,可是深入的解释却能有很多种。

  这句话的出处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当时诸国征战,周天子王权旁落,孔子在那样的情况下说出这样一句话,其核心思想应该在于“克己复礼”。

  但如今的昌平皇帝出这样的题,其意义必然又有延伸和变更。

  背景不同,宋熠认为,皇帝更多的可能还是在考虑集权的问题。

  纵观华夏历史,从古而今,政权更迭的过程,又何尝不是一个集权加深的进程?

  昌平皇帝才刚将宗室们都迁出汴京,还美其名曰加俸荣养,回头就出这样一道题,帝王之心隐约可见。

  当然,揣测上意这种事情,对任何一个有心走仕途的人而言,都应该要做,可是又不能做得太明显,反而应该要不露痕迹才是。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这一次的会试出题人虽然是皇帝,但这样多的试卷,阅卷的却不可能是皇帝。宋熠写文章,一则要明晰出题人的思想,同时也还应该要考虑到阅卷考官的偏向。

  当然,这其中最最重要的是,他应该要有自己的思想!

  如果经世文章,只为阿谀奉上,那还读的什么书?又有什么资格在这里“论道”?

  宋熠提笔写道:“天下有道,何为道?一则礼法之道,二则道义之道,三则秩序之道,四则规章之道。观史浩瀚御六极,读今社稷统八荒,莫不以为道……”

  他不下笔则矣,一旦下笔,便如行云流水。

  切题务实他当然会,文采飞扬也必不可少。

  踏上了这一条路,便是以文字点江山,以书笔绘锦绣,笔墨在手,艰险何惧?

  渐渐地,时间一点一滴过去。

  天色开始慢慢地有些变暗了,贡院里的号房三面是墙,前头一面带了围栏,上下却是开放的。

  三月初春,到了夜间寒气就容易上来。外头寒风一吹,号房里的人顿觉冷意袭身。

  有紧抓时间的考生仍旧点了蜡烛,继续奋笔疾书。

  宋熠到此已写完两题,第三题他心中也有了大致眉目,便索性搁下笔。

  夜间寒冷该如何?

  这个问题江慧嘉早就帮他考虑到了,当下宋熠翻出考箱下头的折叠毯子。这毯子在进场前也是被仔细检查过的,江慧嘉特意选了只有单层的毯子,材质是兔毛的,毛被修得又软又短,里里外外一目了然。

  宋熠可是亲眼见到有人带着夹棉的小被子,结果那被子却被做检查的禁军拆得七零八落的。最后那考生没被查出夹带,因此仍可入场,可是他的被子却给拆烂了,不许再带进去。

  没有东西做遮盖,这号房的夜晚要怎么熬?

  不用想都能知道那考生这回是有得罪受了。

  宋熠盖了毯子在身上,脚往靠墙的条凳上一缩,便半侧了身,半坐半靠着休息起来。

  养足精神,才好进行第二天的考试。

  请收藏:https://m.mzyh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