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一八章 海参崴(一)_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入日本海,海面也变得倏然的开阔起来,舰队也可以全速行进,但舰队的方向是一路向北,而这时还是2月时节,虽然己经立春,但春寒尚未消尽,海中己经出现了不少的浮冰,有的浮冰甚致大如房屋,因此舰队也不得不将航速降到10节以下,以便于躲避大块的浮冰,也避免小块浮水撞伤舰体。

  在距离海参崴大约50公里的地方,海中的浮冰己十分密集,因此航速降到6、7节,而舰队就在这一带海域漂浮,并放出无人机,在高空对海参崴进行扫描拍照,然后将扫描的数据传到军舰,生成三维地形图。

  海参崴位于穆拉维约夫-阿穆尔半岛的南端,大体呈东北至西南走向,滨临日本海。在半岛的东、南、西三个方向都是海湾,东濒乌苏里湾、西靠阿穆尔湾,而南为大金角湾,并且隔着东博斯普鲁斯海峡,与俄罗斯岛(勒富岛)相望,外部是彼得大帝湾。

  海参崴的港口位于大金角湾内,长约7千米。入口处湾宽约2千米,水深20~30米,湾内宽度不足1千米,水深10~20米。海湾四周为低山、丘陵环抱,形势险要,而南端还有俄罗斯岛为屏障,如果不是每年有三个月的冰冻期的话,可以说做为港口的地势是十分优越的。

  不过对于俄国来说,海参崴是远东地区唯一的出海口,尽管海参崴以北的沿海地区现在都已是俄国的领土,但一来是海域条件难以找到海参崴这样优良的地方,而且越是向北,每年的冰封期就越长,因此海参崴可以说是俄国在远东地区的桥头堡,它的俄语名字: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意思就是“征服东方”。

  而且由于海参崴距离俄国的本土遥远,因此为了保护这个远东地区重要城市,俄国很早就在海参崴修建防御工事,在1877年,东西伯利亚军区工程兵司令P?F?温特伯格上校就为海参崴设计了防御工事,一年后,最初的海岸防御工程完成。

  此后俄国又不断的强海参崴的防御,由其是1895年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开始崛起,而俄国和法国结盟之后,欧洲方向的压力稍稍减轻,俄国的注意力开始转向远东地区,对海参崴的防御就更为重视起来。时任作战部长的库罗巴特金上将制定了海参崴防线的总体方案,始于阿穆尔斯基湾,经过穆拉维约夫-阿穆尔斯基半岛,最终到达乌苏里斯克(双城子)。

  俄罗斯著名的工程专家、尼古拉工程兵学院的教授K?I?维利奇科上校则设计了海参崴要塞的陆地防御工事方案,整个防御由胸墙和堑壕连接的一系列要塞防御体系,在主要防御线前2公里为主要的筑垒地域,包括1、2和3号眼镜垒,4、5号多面堡,1、2、3号突出堡以及阵地。并且又在俄

  请收藏:https://m.mzyh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