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1章 参考文献_女性心理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荒林,王红旗。中国女性文化。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厉以宁。经济学的伦理问题。北京:北京三联书店,

  3.胡俊修。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男女平等。社会,2003(5)

  4.范忆。就业领域中的反歧视措施——美国就业与劳动立法改革简介。社会,2003(2)

  5.王重鸣。心理学研究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6.谢晓辉。社会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7.艾晓明。女性主义思潮导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8.程利国。儿童发展心理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9.李秀英,林召云等。女性心理与健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0.孔岩。经期的运动及调整。田径,2004(3)

  11.任平安,赵艳屏。妇女心理学。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12.贺正时。妇女心理学。长沙:湖南出版社,

  13.崔伊薇。妇幼心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14.李美格,陈平俊。女性心理学。北京:知识出版社,

  A。Etaugh,JudithS。Bridges。女性心理学。苏彦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6.理查德·格里格,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王垒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W。夏埃里,S。L。威里斯。成人发展与老龄化。乐国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8.林崇德。发展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阚雅玲。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成功素质训练。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2,23(28)

  20.钞秋玲。女性心理教育与自身发展。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1.狄敏,黄希庭,张志杰。试论职业自我效能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9(5)

  22.[美]J。A。谢尔曼,F。L。登马克。妇女心理学。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23.孙宁成。培养女性职业自我效能感的思考。淮阴工学院学报,2004,13(6)24.强海燕。自信心的性别差异与女生的教育。教育评论,1999(2)

  25.魏国英。女性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6.陈媛。女大学生社会性别自我歧视倾向的形成与教育。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3)

  27.钱铭怡,苏彦捷,李宏。女性心理与性别差异。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8.黄爱玲。当代女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心理障碍及教育对策。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3,1(1)

  29.汪莉。现代职业女性的双重角色的冲突问题及对策分析。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3)

  30.

  请收藏:https://m.mzyh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